建筑中的哲学——阳泉文化中心's Archiver

类别:建筑设计 来源: idc 室内建筑设计 时间: 2012/1/4 16:45:00




设计 / KOKAI STUDIOS

工程名称:阳泉市文化中心
坐落地点:山西省阳泉市
面  积:26 000 m2
建 筑 师:Filippo Gabbiani Andrea Destefanis 李伟
合作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时间:2005.06
竣工时间:2007.04

  阳泉文化中心是山西省阳泉市的地标性综合文化建筑。当地政府对这座建筑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三馆合一”,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

  阳泉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缘于对中国典型的能源性工业城市的思考。如果只停留在既有的城市建筑层面来评估建筑的定位,新建筑很容易陷入形象的泥潭。因此,决定从中国的古典哲学、山西的城市传统和阳泉的山水格局中去寻找设计的起点——一个功能、空间及意境相结合的策略应运而生。

       建筑东南方向外立面

       一层平面图

      图书馆外立面的铝质浮云设计

       中庭效果图

        建筑中庭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当地传统的庭院格局

  在中国的哲学中“天、地、人”反映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理想,由此让我们对建筑所承载的内容和人在其间的活动这二者的关系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在总体的布局上,我们将两块最不可能有联系的功能区域——博物馆和图书馆(分别代表了“天”和“地”的单馆)叠合起来,在内部围合出一个喧嚣城市中的庭院,成为天空和大地交流的空间。漂浮状的玻璃体展览馆则镶嵌在建筑的北侧,底层的架空空间成为了建筑与城市反转互换的场所。

  在建筑中心庭院这个以“寂静”为特征的公众空间里,市民可以从底层的展厅拾阶而上,穿过连接东西两厢的廊桥,到达二层的展厅。抚摸青砖构筑的博物馆,体验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同时,透过图书馆和廊桥明净的玻璃,内部的公众文化活动的图景被反转出来,与内庭的公众视觉构成互动的演出。

      文化中心北立面,大面积的色块活跃了整个建筑

       文化中心北立面,大面积的色块活跃了整个建筑

       文化中心室内大堂

       大堂楼梯效果图

      建筑外观西南面夜景

  如果中心庭院是建筑内向型表达,南侧的入口平台和北侧的架空广场,则表达了建筑外向的性格:与城市对话的强烈意愿。入口的平台临水而筑,远眺着桃河对岸的山峦,架空广场则容纳着穿梭往来的人流。在不断的交融与联系中,建筑体现出城市的人文精神,反过来也希望建筑能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带着把建筑当作一个大型城市雕塑来处理的冲动,建筑师将“天”与“地”的概念同样融入到材料的处理方式中。象征“地”的灰色实墙成为了建筑构筑的基座,构成博物馆立面厚重的质感,暗示了其所扎根生长的地域;同时,图书馆代表“天空”的云形图案则由一层连续弯曲的铝合金线条组成,并带有浓烈的中国意蕴。云形线条贴附在蓝色墙面上,其投下的阴影为建筑笼罩了一层朦胧的纱幕。室内通明的灯火和穿梭的人流更为这层纱幕漂染上了生动的色彩。

  入夜时分,流光熠熠、晶莹璀璨的建筑,面向静静的桃河。围绕着建筑活动的人群令整座城市变得寂静而华丽。 社会、文化、商业活动在这里展开,并最终找到共同的交汇点。

本案文字由KOKAI STUDIOS提供,图片由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CRCE)提供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