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一种精神诉求的呈现's Archiver

类别:建筑设计 来源: idc 室内装饰设计 时间: 2011/9/6 15:32:00




撰文┃韩冬青

        教堂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建筑类型源远流长。在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公元313年)之前,基督教活动的场所并无定制,而是因时局和条件而变。此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Basilica)被继承并调整,从而形成“长建筑”的基本形制。12至14世纪期间,教堂建筑以哥特风格达到建筑史上一时的高峰(图01、02)。然而,教堂形式的变化及其演进事实上并非是线性的替代关系。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与乡村,教堂的建造方式也是随风就世。如果就风格而论,现代以来,教堂建筑更是未曾呈现出曾经有过的主流风格。教堂建筑以其千姿百态的形式融化到时代潮流和地域的风情水土之中。

        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的外观

        哥特式教堂室内

  教堂是信众礼拜上帝、倾听教导、寻求寄托的场所,也是神职们研修经典、省悟和交通神学思想的所在。一种宗教的内核具有跨越时空的稳定性,而其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演替而悄然渐变。教堂建筑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诠释,因此也内在地受到社会多元因素的影响。基本教义的规定性、神学思想的发展状态、不同教派的仪轨表现、地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由信众所理解的宗教内涵及其所处的地域文化特征都是其中最为基本的因素。教堂设计的实质是对一种精神诉求的呈现。建筑师只有在领悟这些背景的基础上,对设计元素的选择和组织才会显出意义。 

  1957年,芬兰建筑师Kaijia和Heikki Siren设计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学生教堂(图03、04)放弃严谨的古典形式而沉醉于现代乡土建筑的行列,在山坡松林间营造了一处宁静而温馨的所在。地方的砖木界质围合出层层递进的现代空间秩序,十字架这一礼拜堂的标识性元素被布置在圣台后的室外松林中。这件作品以其清新明亮、自然舒展的格调开创了基督教教堂的另一种范式,且影响远播。

        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学生教堂

        赫尔辛基技术大学礼拜堂内景

  在当代西方,大型的教堂建造项目已屈指可数。新的社会境遇下,教堂无需以显赫且堂皇的姿态占领地域的中心,转而致力于为信众营造广阔的心田绿洲。教堂已经深深地走进了社区生活之中(图05、06),这里不仅是上帝与人之间通过神职的媒介达到接近的地方,更是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温暖关爱的所在。上帝即爱!《圣经》是教义的呈现,也是一种智慧。作为信徒,在敬爱上帝的同时,也爱自然、爱兄弟姐妹。这是当代教堂退脱威严而越来越转向温情睦睦,越来越接近自然的内在根由。在许多当代教堂中,圣台与信众席在空间上愈加融合,拉丁十字构图和长建筑形制越来越多地让位于集中式布置。古典豪华的阵势转向与地方材料和工艺相适宜的简朴气质。光的处理由单一的神秘感塑造转向礼拜堂内略具方向铺陈的明亮与温和。正是在这种共同的氛围下,当代建筑师的个性化设计才智和语言才找到了实现和展呈的依托。这条线索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教堂景观其丰富的差异性及其内隐的普遍性。

        法国某城市小区教堂及室内

        法国某城市小区教堂及室内

  在中国内地,以“上帝即爱”和“宇宙的基督”为核心理念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尚在讨论的进程之中。而教义诠释及其与信众诉求之间的错位则是许多人仍然困守所谓“哥特风格”的根本原因。因此,如果仅在建筑设计的专业界限内以风格学的框架展开研究和实践,甚至将某种历史风格作为抵挡或掩盖平庸的盾牌,那将是徒劳无益甚至是恶俗的。这个专辑所收录的当代教堂作品或许可以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之门。

  如果现实世界不能充分承载人的精神诉求,那么宗教建筑的存在就将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它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精神诉求,又如何呈现这样的诉求?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