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音符——塔林三姐妹酒店's Archiver

类别:酒店设计 来源: idc 室内设计网 时间: 2011/6/1 13:58:00




建筑设计 Martinus Schuurman〔爱〕
室内设计 Külli Salum〔爱〕
撰文 Samuele Martelli〔意〕

工程名称:塔林三姐妹酒店
坐落地点:塔林,爱沙尼亚
设计时间:2007年
竣工时间:2007年
摄影:Courtesy of Design Hotels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小国,依仗着毗邻斯堪的纳维亚的有利地理位置,正迅速地向着现代化的国家迈进。目前,他们已成为欧洲最活跃的前苏联国家。

在爱沙尼亚共和国首府塔林老城北部的Pikk 街和Tolli 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坐落着三栋紧密相连的房屋。这座被称为“三姐妹”的连体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建筑学价值。其原型可追溯到中世纪,最早被记录在14 世纪的文献中。此后几易其主,直到1649 年,整栋建筑才又回到同一个拥有者手中。

        酒店正立面草图

        透过老城街道上的旧城门看“三姐妹”,更显其典雅的风姿

        “三姐妹”紧密相连,是如今塔林市内惟一相同的三座中古时期建筑

“三姐妹”现已被改造为一座酒店,其所在的位置是个相当时尚和活跃的地区,只需步行便可抵达散布在老城区的所有咖啡厅、餐馆、商店和博物馆;你亦可步行至港口,那里是现代新城的市中心。

虽然这“三姐妹”属于“同一家族”,可她们在设计上有着天壤之别。尤其是内部的装潢,彼此差别非常明显。最左边的那栋,权且称作“大姐”,具有最鲜明的外观。她的平面图呈延伸的矩形,与塔林众多的后哥特式建筑风格民居截然不同。

另外两个“姐妹”外观谦逊适度,独特之处反而是有趣的内部设计。相较之下,中间的“二姐”似乎还保留着一些在塔林老城随处可见的传统建筑元素:Mantelkorsten(在早年的民居中是一个重要的起居空间,中间是玄关,兼有做饭和洗涤的功能,上部覆盖顶棚便于空气流通)。

        位于“大姐”的酒店入口

        天花板上重新修复后的壁画依旧展现这昔日绚丽的风采

        洛可可风格的扶手椅与传统爱沙尼亚的窗式却也相得益彰

        具有当地民居特色的大厅Mantelkorsten,枝形吊灯淘自本店的古董店

        具有当地民居特色的大厅Mantelkorsten,枝形吊灯淘自本店的古董店
    
三姐妹中的“小妹”也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楼层设计,稍小的一个Mantelkorsten 将前后两个空间巧妙连接。室内盘旋而上的半圆石梯依墙而建,在庭院的高处也可清晰看见。实际上,这也是整栋连体建筑里惟一的一座自建成之初便沿用至今的楼梯。其余的楼梯都是在不同时期、多次转手改建的过程中被先后添加上的,而如今也全部被新的设计所取代。

塔林市政府专门下达过有关该市中古世纪老城房屋翻新的法律条文,用以保护这些辉煌一时的历史建筑,“三姐妹”也被包括其中。

目前“三姐妹”的拥有者为当地的一名商人。在装修的过程中,他聘请了一批木工,手工修建了酒店内部所有的楼梯、百叶窗和门,不仅完好地复原了中古时期塔林老城的设计风格,还添加了许多极为时尚的全新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加强酒店内部采光成为一大挑战。因为与“三姐妹”相邻的圣欧拉夫大教堂拥有全市最高的尖塔,当地新出台的法律规定,只有在身处塔楼无法看到酒店内部的前提下,才允许在屋顶开设新的天窗。

        室内盘旋而上的半圆石梯依墙而建,是整栋连体建筑里惟一的一座自建城之初便沿用至今的楼梯

        图书室可根据需要改变为剧场模式的会议厅,最多可容纳60人

        全木质楼梯,完美的体现了该建筑最初的设计风格

        “大姐”客房

        “大姐”客房

这三栋房屋的整体外观都统一展现着建筑师Martinus Schuuram 自然质朴的设计风格,而室内设计师Külli Salum 的首要任务则是力求维持三栋房屋内部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装潢风格。她利用家具的摆设、色彩的搭配,以及布局和光影,如同将三栋房屋妆扮成三位不同性格的少女。根据设计师的想法,拥有5 间客房的“小妹”最为“放荡不羁”,无论是墙壁上的摄影作品,还是新旧风格的强烈对比,都折射出她兼收并蓄的品位及对艺术的热爱;拥有7 间客房的“二姐”装扮最为典雅别致,其中所有精美高贵的陈设都是从爱沙尼亚各处搜集而来的古董家具;“大姐”共有8 间稍小的客房,却处处散发着更加生动的气息,频繁举办的派对和酒会仿佛在向远道而来的朋友和访客们诉说她热情好客的生活方式。

酒店内部的走廊铺设的是橡木地板,部分地方也采用了石灰岩,上面覆盖着荷兰进口的羊毛、黄麻混编地毯。客房的地面则铺上橡木拼花地板和菠萝格镶木地板。菠萝格又称印茄木,浓烈而厚重的热带深褐色调加强了这种木料的年代感。酒店经营部里还保留着15 世纪的石灰岩铺地,墙面涂饰全部采用石灰和天然水性涂料。酒店内所有的门、楼梯和窗框均由手工制作,并完好地体现了该建筑最初的设计风格。门上的涂料为亚麻色天然油性涂料。

        “二姐”套房中的牛皮制休闲躺椅出自名家勒·柯布西耶之手

        “二姐”客房
 
        “二姐”客房

        “二姐”客房

        “三姐妹”中每栋建筑都有连带大屋顶的客房

        “三姐妹”中每栋建筑都有连带大屋顶的客房
        
在装修改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建筑中原有的装饰和构造,如曾经用来吊起重物加以储藏的木质起重机,以及天花板上在14 层涂漆和墙纸包裹下意外收获的绚丽繁复的壁画,都经过精心的修复,再现出昔日的风采。

室内大部分古典家具和一些当代家居饰品均进口自意大利,包括Vibieffe 的椅子、Pianca的沙发和其他Casamilano 系列的物件。

牛皮制休闲躺椅出自名家勒•柯布西耶之手。而客房里各处台面、卧室中大型穿衣镜及高高的红色衣橱则都由Külli Salum 亲自设计,并由爱沙尼亚当地的匠人纯手工制作而成。“天使之屋”里洛可可风格的扶手椅、早餐室及走廊的水晶吊灯全部在本地的古董店搜寻而来。
在这座犹如精品屋一样的酒店里,浴缸采用法国名牌Jacob Delafon,搭配意大利Godio品牌的镀铬卫浴设备,以及Brazilian slate 品牌的浴室地砖和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墙面。

每到温暖的夏季,庭院便成为户外饮酒和品尝美食的理想场所。

“天使之屋”提供了可容纳最多至12 人的会议设施。其间的圆桌不仅方便召开小型会议,也是私人宴会的理想场所。而图书室则可根据需要改变为剧场模式的会议厅,最多可容纳60人。

在客房的设计上,每栋楼都有其鲜明的主题。“大姐”的客房布置更趋于传统,由升降电梯可到达上部两层楼面;“二姐”则提供独具特色的大型公寓式套房,配有独立的起居室和卧室;“小妹”则分为上下两层,从楼下的客房可直接进入户外庭院,楼上则是可以俯瞰庭院的起居室和临街带卫浴的主卧室组成的套间。

        “小妹”中游分为上下两层的客房,从楼下可直接进入户外庭院

        “小妹”中有分为上下两层的客房,从楼下可直接进入户外庭院

        卫生间墙上前卫的摄影作品体现出“小妹”不羁的文人气质

        “小妹”中带有钢琴的套房

        “小妹”中带有钢琴的套房

        “小妹”套房

“三姐妹”中每栋建筑都有连带大屋顶的客房,“大姐”的两层中有些还安装了天窗。此外,毗邻旧城墙、独坐庭院一隅的小型木质仓库,也被重新修葺改造为三间客房。

对于建筑师Matinus Schuurman 和室内设计师Külli Salum 来说,将三座14 世纪的多层建筑中驳杂而各异的风格融合为统一而流畅的设计概念,是一次难度非凡的挑战。错落布置的藏品,曲折迂回的走廊,上下其间的楼梯,以及23 间风格迥异的客房,无不流淌着和谐的旋律。突出的绿色设计灵感,令“三姐妹”散发着永久的迷人气息。遵循当地法律规章而采用的镀铬、玻璃及塑料等材料,加上由当地木匠们手工建造的木质楼梯、百叶窗和门,创造出一系列各具特色却又彼此相关的独立空间。设计师Kulli Salum 在充分张扬每处个性的同时,力求三处空间特色的完整性。正如前文所述,“三姐妹”中的“小妹”,满墙或老旧或前卫的摄影作品被看做放荡不羁的文人象征;相比之下,“大姐”的Casamilano 和勒•柯布西耶家居摆设则显得典雅别致;而居中的“二姐”则又以古董家具深得人心。三姐妹的结合,使这座充满魅惑的连体建筑完美地阐释了塔林城时髦靓丽、格调典雅的社会气息。

(编译:天然)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