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知也——知•艺术馆's Archiver

类别:展示空间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1/15 15:22:00




设计 隅研吾
撰文 方滨

成都西行,沿缓坡车道,可直达传说中的老子归隐地――老君山。沿途建筑,颇具特色,若非细瞧,你会错过全新的“旧建筑”――“知•艺术馆”。馆名取自《庄子》,知同“智”,智慧之意。

建筑师与室内设计师是日本隈研吾大师,标识是日本研原哉大师。两位默契多年的伙伴一直试图从环境、人、功能、审美等层面探讨建筑的文化传承意义。

临水、背山、沿路,艺术馆以较小的建筑体量,占据最可以表达自身的场地,却并不“张扬”,地域性的灰瓦、轻钢骨架、大面的玻璃构成建筑的主要材料,点缀的不锈钢、石材和米色家具,好像不想凸显自己的存在。我们可以把她理解为是设计师对道教地理环境的尊重,也可以从设计师的《负建筑》书中找到点滴线索。

      地下入口灯光设计别致

       建筑外观效果图

     建成后的外观,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

      剖面图

      平面示意图

许多设计师对自然地理环境有很深的敬意,对建筑的成因有诸多理解和应对。如《安藤忠雄连战连败》所述自身体验。隈研吾的设计也考虑了许多元素—业主的偏好、建筑的场所性、建筑环境及其历史、公众的建筑预期等等。最终的设计成行作品就成为与环境和平共处,不试图破坏或挑战环境背景的“知•艺术馆”。

知•艺术馆也是隈研吾先生“微粒概念”的又一次运用,设计师通过环境调查,搜寻当地的独特材料理念,确定“瓦”微粒的概念;通过模型研究确定各种布局的可能性,形成最终的影响力空间――模糊的三层展厅流线和各向流动景观。

艺术馆本身也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可远观、有细部、各向有差别又互为联系。

从地下室的入口,艺术馆与场地的其他区域進行了分隔,浮动的“瓦饰”图标引入让人联想,并充满对展示内容的期望。宽敞的展示大厅有竖向和横向空间,多种自然光和人性化光源在各面喷洒,竖向玻璃电梯为空间带来了动感和时尚效果。

      地下展厅到一层楼梯

      地下展厅中庭

      一楼入口,设计简单,空间开敞

      入口接待厅

     地上展厅

     一楼茶室,视野开阔

沿梯而上的是一圈循环展示空间,一楼可以接待和茶歇、二楼可以静默和冥思、三楼是讲学的场所。自下而上完成“动”-“靜”-“动”的艺术品欣赏过程,也保证了艺术品安置的最大化处理。

艺术馆在隈研吾的笔下,有竖向分隔、有横向聯系,还有外曲线的“挂瓦”、内折线的平台,处处都可以找到“惊喜”。

如果您对自莱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螺旋展厅有印象,那对这里的坡道展览請留意;如果你对道教与禅宗的静修空间感兴趣,二楼水盤中的禅房一定会吸引您的驻留;如果你想感受成都老君山的的地域自然氛围,讲坛外平台会是你远眺的佳处。

虽然説隈研吾一直説的设计都是“与特定场所的妥协”,是“失败”过程。可是在他的设计中,对材料特质、对环境尊重的理念正逐步成熟,并且有超越建筑构造的趋势。

      二楼过庭与禅房交接的地方

     二楼过厅

      二楼禅房,适合冥想的空间

     二楼禅房与水相接

      三楼讲坛前厅

      三楼讲坛

      挂瓦细节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