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守望者——琚宾印象's Archiver

类别:国内设计师 来源: idc 设计师 时间: 2012/8/13 10:27:00




        设计师琚宾

简历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修室内设计
在香港、深圳、北京从事专业室内设计工作,主持方案设计
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化在建筑空间里的运用和创新
与国内外多位知名建筑师合作设计项目
以个性的视觉语言来解读中国文化元素
主要作品
北京富邦国际酒店
北京有璟阁餐厅
北京唐悦酒店
深圳大芬美术馆
Swarovski卫浴中国区展厅


撰文/贾陈陈

  琚宾的性子很慢,这其中包括思维的速度和反应的速度,与他聊天一定要有十二分的耐性。他不懂得刻意迎合对方的节奏,哪怕是一句笑话,他都会认真想一下,才能笑出声来。认识时间长了,开始对他这个“慢性子”有所了解。他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它们像魔法学院里骑着扫帚横冲直撞的学生,各有一套道理和功夫,不断争夺着第一名的位置。遇到任何问题,从众多想法中提取出一个最有效、最合适的办法,这俨然已成为琚宾的习惯,很坚决的习惯,于是“慢性子”由此产生。

爱时尚,更爱传统
  从不给设计太多的包袱,琚宾总是以放任自流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灵感闪现。文字养心,图画养眼。在琚宾的个人书架上放的最多的不是专业书籍,而是有关美术、时尚、摄影等各个方面的书籍和杂志,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西班牙文的,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拎着相机到处看东西、拍东西,算是琚宾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了,那些被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他的镜头中又获得了新的生命,他很认真地把这个过程称为创作。看着书、拍着照片、记录着灵感,日积月累,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琚宾认为,需要锻炼的是设计师提取和应用的能力,一大堆的素材摆在面前,怎样去处理和组合,怎样厚积而薄发,这与平日里思考和关注的东西很有关系。

  作为一名年轻的设计师,琚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与众不同的。《资治通鉴》、《史记》等大部头的古代文献常备于案头,闲暇之时拿来研读,每每沉溺其中,乐此不疲。琚宾信佛,常去寺庙里打坐冥想,他坚信佛与禅是静与气,用自身的气场屏蔽掉外界的骚扰和喧嚣,使人免于浮躁,这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琚宾对莲花情有独钟,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个性,在佛教中被誉为圣洁之花,在他北京的家中就养着莲花。在近期代表作富邦国际酒店中,莲花的主题意象贯穿始终。在方案设计的初始阶段,琚宾曾为确定该酒店的设计主题而苦恼,然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自己家里养的莲花不正是最好的主题吗?于是乎,购买资料、搜集素材、整理提取,三天不到的时间,方案已经具备雏形。莲花的茎、叶、子等外在形态,以及莲花的佛性、妩媚和风骨等精神内核,在富邦国际酒店这个项目中均被完美体现。

  北京有一个项目是把一个旧建筑改造成餐厅,这让琚宾想起了曾在安徽看到的一个老宅子。那是一个清朝二品官的老宅子,据说还是祖屋,因为经济原因,原来的主人不得不将其变卖。琚宾将整个木结构拆掉,又原封不动地照搬到餐厅的改造中,这一做法引来褒贬不一的评论。在琚宾看来,有争议是一件好事,成败与否让别人去评说,他的任务则是将自己喜爱传统文化精髓提取出来,以或隐或显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在他的每一个设计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寻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掌握设计的话语权
  对于任何一个设计师来说,能够切实地掌握设计话语权,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琚宾也不例外。2001年大学毕业,在这之后的两年中,他专心为商贾显贵做私人顾问,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和经验积累。那两年对于琚宾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世界观与价值观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后来所笃信的一些主要观点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2003年,琚宾在深圳开设了属于自己的设计公司。开始的几年非常辛苦,因为坚持的东西与主流意识相抵触,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他们完全看不到结果的试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坚持,琚宾看到了理解和信任的眼光。

  “俭朴谦逊中的满足和泰然处世的信心,这一切都与蝇营狗苟、胆大妄为的傲慢及在物质上的富人和穷人都见到那种患得患失针锋相对。也许,正是这种与主流价值的若即若离的状态,才使得一个设计师的原始创作的冲动和灵感得以维系。”这是琚宾在一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写到的一段话,是对他本人思想的剖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修道士的脸和“愤青”的心的矛盾混合体。

  也许是他幸运,总能碰到给予他足够发挥空间的甲方,与其这样猜测,我们不如相信这与琚宾给自己的定位及与甲方相处的方式很有关系。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建筑设计师或者室内设计师,也极少与装饰行业来往,只是抱着一颗轻松的心在玩,没错,就是玩有意思的设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知心朋友尚且不易,在生意合作中遇到一拍即合的对象更是难上加难。保持自己的原创性是琚宾坚持的原则之一,为了寻求理想的合作伙伴和确实传递自己的设计思想,他不惜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与客户经常沟通,为他们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建立相互信任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说服客户采纳自己提出的方案。

  谈到原创设计,琚宾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中国的原创设计还很少,太多人被急功近利的欲望冲昏着头脑。以为每个月做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项目,流水线一样的工程项目,这就是自己所追逐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实,每个国家做原创设计的人都不多,如果按照比例计算,北欧国家十个设计师中有三个坚持原创,而在中国可能一千个设计师中只有一个在经营原创设计,量实在少得可怜。”中国地大物博,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境外的设计师来到中国做项目,把他们的一套理念搬到中国,将中国的国情抛在一旁,也不管合适与否,“大刀阔斧”地做完就走,中国俨然成为一个巨大的试验场。琚宾摇着头,无奈地开玩笑说:“5年后,全世界建筑院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国参观中国之旅建筑展了。”
  
  如今,琚宾的公司从深圳开到北京,从北京开到了香港。在哪里做设计并不重要,选择这三个城市落脚,只是为了公司的发展。帮他做事的人都非常年轻,所谓志同,道才能合。琚宾对他们活跃思考采取“听之,引导之”的态度,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被激发,团队的密切合作成就不少优秀的设计项目,比如最新完成的大芬美术馆。

  够用就好,这是琚宾对于金钱的态度,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要求后,有了钱就要享受,物质上的享受很容易满足,到了一定程度,精神上的享受变得迫切需要。而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而存在的。与其带着枷锁去生活,不如轻轻松松去享受。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