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设计——林丰年访谈录's Archiver

类别:国外设计师 来源: idc 室内设计师 时间: 2013/12/3 17:17:00




林丰年
H L Lim  

1967年,在英国伦敦Byam Shaw艺术学校学习 
1970年,以优秀成绩获英国伦敦Hammersmith艺术建筑学院室内设计学士学位
1973年,成为英国伦敦John Richardson公司合伙人,专业从事酒店和住宅设计
1977年,进入英国伦敦建筑学会休假年进修建筑学
1979年,成为香港Dale Keller 公司的合作伙伴,作为项目设计师在中国专业从事各种酒店项目的设计
1981年, 成为新加坡Chhada, Siembieda公司的合伙人及常务董事
1991年,成立 H.L. Lim 公司
1994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立 H.L. Lim 公司,公司于2001年进行结构重组,更名为 LTW Design Works Pte Ltd .

编者按:在设计界,LTW的林丰年先生赫赫有名,他设计的许多酒店,如东京的文华东方、香港的丽思卡尔顿酒店等,亦已成为设计界的典范。在采访中,林丰年先生并没有阐述漂亮而庞大的理念,这一开始让我们有些失望,但从他看似平淡的回答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其对酒店设计早已烂熟于心。林丰年先生在40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设计了100多间酒店,但他并没有丝毫的职业倦怠,对于新的项目他仍然乐此不疲,对他而言,每个酒店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

id+c:在酒店设计中,一直在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您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林丰年:当下中国的豪华酒店建设非常繁荣,速度非常之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设计公司较难有充分的时间去设计。我们不喜欢在非常商业化的状态之下做项目,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每个项目视为艺术品,我们希望找到每个项目自己独有的灵魂。比如说,在设计北京千禧酒店时,项目所在地发掘出有龙、凤雕在上面的大理石梁,据考证,此地曾经是清代的某位皇帝常来看日落的地方。于是,我们就从这出发来建构该项目的独特灵魂。在大厅,我们用了一些抽象化的雕像,一如宫女在跳舞。我们也特别设计了两排柱子,这赋予空间很庄严的感觉,这两排柱子,一排是结构性的,另外一排是装饰性的玻璃柱子,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的龙。这些设计就构成了这一空间的独特性所在。项目所在地地理、文化、历史上的特征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之一,除此之外,业主的愿景、管理公司的要求,以及建筑设计的概念,也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

id+c:在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你已经设计了100多间豪华酒店,但我们从这些酒店中,比较难以归纳总结出带有您自己强烈印记的所谓风格,这是有意为之吗?
林丰年:对我们而言,没有固化的风格。虽然我们视设计为艺术品,但项目不是为我们自己而做,而是为最终的使用者而设计。每个业主都有不同的期待,而不同的管理公司也有不同的战略,我们设计的语言是为了实现这些期待与战略。

id+c:在您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东方文化的强调,您是如何看待新东方主义的?
林丰年:其实,在我看开,当下的设计界对东方文化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本土的设计公司,由于浸淫东方文化,于是就在设计中将一些符号化的内容照搬进去,但这其实是表象的,并不是真正的融入,而国际化的设计公司,他们的设计师没有来过中国,或者对中国的了解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比较表面,也无法进入到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去。

id+c:中国的豪华酒店蓬勃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繁荣景象的?
林丰年:这几年,中国的豪华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国际饭店的品牌也比较混乱。如新加坡的莱佛士,他原本是管理那些历史性建筑里的豪华酒店的,但近年来它已经涉足所有的豪华酒店了。其他的管理公司更是纷纷设立新的品牌,以应付迅猛发展的境况。
    中国的许多豪华酒店在硬件投入方面不遗余力,但很多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却不那么乐观。五星级酒店,除了硬件的基本条件外,更需要五星级的服务,这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

id+c:在您看来,如何评价设计的优劣?
林丰年:设计是主观的,正如我们去评价艺术品的优劣,没有一定的规律。

id+c:在酒店设计中,你一直强调为使用者服务,但在过程中,业主的期待,管理公司的要求,你是如何平衡这些关系的?
林丰年: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原则与立场,每个设计都必须有出处。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如果对方的意见是合理的,我们就修改,如果我们认为对方的意见不合理,我们会给出不修改的理由。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