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艺术——佩卡·萨米宁访谈录's Archiver

类别:国外设计师 来源: idc 室内设计师 时间: 2012/10/31 13:49:00




        设计师佩卡·萨米宁  

简介:
Pekka Salminen  
1937年,生于芬兰                                                                                                           
1966年,获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
1968年至今,芬兰赫尔辛基PES-Architects()创始人兼主要合伙人
1998年,芬兰总统授予教授荣誉称号
1986 ~1987年,任芬兰建筑师协会SAFA主席联合会主席
1987年至今,担任克罗地亚Unije国际中心工作室创始人
1998~1999年,任芬兰建筑师协会办公室ATL主任
2011年,PES-Architects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于成立
2002年,芬兰科学院的成员
2002年,获芬兰国家艺术奖

主要作品:
芬兰拉赫蒂体育中心和滑雪博物馆、芬兰拉赫蒂城市剧院、赫尔辛基万塔机场T2航站楼, 2001~2004年T3航站楼、德国汉堡圣玛丽亚音乐厅、无锡大剧院


编者按:一直以来,提起北欧设计,便会让人联想到简约、纯粹等语词,而在北欧设计中,芬兰设计因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而独树一帜。也许从商业性的角度考量,我们无法从当下的芬兰设计中得到许多启发,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设计中,看到平实的设计态度,这正是当下中国设计界所缺乏的正确态度。佩卡·萨米宁是一位典型的芬兰设计师,为人非常低调内敛,在其职业生涯中,设计出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作品在艺术性与功能性之间保持了非常好的平衡。

id+c:首先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及设计理念?
佩卡·萨米宁:当我还是赫尔辛基理工大学一名建筑系学生的时候,就创立的PES建筑设计事务所。我的签名一直是“PES”,它就像我的笔迹一样。我们主要设计公共建筑,在芬兰最大的项目是赫尔辛基机场的总体规划和航站楼。在德国,我们设计了位于新勃兰登堡的圣玛丽音乐厅,这是一个距柏林150公里的城市。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许多国际设计奖。从一开始,我们的事务所就一直是国际化的,和德国、克罗地亚、俄罗斯、中国(2003年起与Tuomas Silvennoinen、Jarkko Salminen)都有很愉快的合作。

   无锡大剧院的设计理念是很明确的,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剧院和音乐厅方面的设计一直特别感兴趣,也曾与一些声学专家一起工作,建造了许多类似的小项目。这次的无锡大剧院被要求设计5个立面,因为周围都是高层公寓楼。因此,新剧院的屋顶也是非常有趣的。我采摘了一些赫尔辛基办公室花园里我最喜欢的植物的叶子,非常快地做出了无锡大剧院的第一个概念设计模型。

id+c:对我们而言,北欧设计往往意味纯粹简单,你如何定义北欧设计?
佩卡·萨米宁:的确,北欧的设计可以被定义为简洁,这意味着使用有限数量的不同的材料、颜色和形式。这也意味着使用天然材料,如砖和木材。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它并不意味着极简主义,因为极简可能会导致设计者形式主义和非功能性的结果。
     我认为北欧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解决基地、环境和未来用户的问题。北欧建筑师的另一个出发点是:艺术化地阐述。这一方面我们比南欧建筑师更为典型。
     
id+c:作为一位建筑师,你如何理解建筑与室内的关系?
佩卡·萨米宁:对我来说,建筑和室内空间并没有区别,他们是完全一样的。我的设计总是由内而外,再由外往内的。
 在我早期一个重要项目——芬兰拉赫蒂城市剧院的设计中,我想在整个大楼的内外都使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同样的材料,包括在观众席等空间,借此来强调一种态度—对我来说建筑室内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id+c:当下的中国,到处都在兴建地标式的建筑,你是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在你看来,建筑与城市是什么样的关系? 
佩卡·萨米宁:回答“地标性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是理解Renzo Piano和 Richard Rodgers设计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历史。这是一个地标性建筑,在最初被批判说缺乏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但很快,这座建筑及其功能开始改变及复兴城市的这个区域。这个著名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验证地标性建筑成功与否。

id+c:在中国做设计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在中国设计与欧洲设计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佩卡·萨米宁:中国和欧洲的设计领域有许多的差异,但在中国做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时间,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设计并建造好。
    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中国应该增加设计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仅仅思考新建筑完工时看起来如何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思考20多年后它看起来如何。我认为,将来如何维护和保持良好的使用状况,是当下中国的建筑会遇到的一个巨大问题。

id+c:在你看来,评价一个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当下的设计界,有哪些作品给你留下过深刻印象? 
佩卡·萨米宁:在我的心目中,优秀的建筑应当是值得我们去使用、花时间一次次地去亲临其境、欣赏、触动你的内心。
 在中国,贝聿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去苏州,我都会去那儿参观。

id+c:在北欧诸国中,芬兰设计的特质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当下的芬兰设计界?
佩卡·萨米宁:在北欧国家中,芬兰设计的本质是谦逊和严谨,事实上,我们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工作,因为我们希望被信任。
     作为最年轻的北欧国家,芬兰只有一个“风格”占主导地位,即严格遵循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我们没有太多的“革命性的”或超前卫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不过我认为,对细节的追求是芬兰建筑的一个典型特征。

id+c:大型项目从设计到实施非常复杂,能够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吗?另外,能否介绍一下贵公司的架构?
佩卡·萨米宁:在当下的中国设计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如何专业地看待“建筑”这个词。在当下的中国,它仍然经常性地被理解为效果图和立面图。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意味着功能、结构、细节、使用者亲和性以及吸引人的室内空间等。为了实现这样的建筑,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应该更加的广泛,超于艺术之上。建筑师的团队中应该包含所有的专业学科,而建筑师必须在其中协调所有的专业工种。这一点和中国的现状不同。

  在无锡大剧院开幕之前,业主方的主要领导在评价PES的工作时提到,作为一个小型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目前有35位设计师),可以在这个项目中全身心投入,这一点很值得称赞。作为主设计师和芬兰设计团队的领导者,在这几年里,我不得不取消每年的暑期假日。在整个设计和建造时期,我们有一个主要的项目经理在芬兰,两名副项目经理在中国。此外,我们一直保持平均5名设计师全职地专注于这个项目。而我们所有的中国合作伙伴的项目经理却总是同时在跟进几个项目。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成功的关键是很简单的,就是相比于在中国的项目时间惯例,我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