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谈设计,谈经营——对话设计界·哈尔滨站沙龙's Archiver

类别:对话行业 来源: 原创 时间: 2009/8/3



编者按:
  在中国的设计界,东北地区是一个很特别的圈子。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培养出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存在和努力代表了东北地区设计行业的取得了很多进步和成绩。近些年,经济环境发生很大改变,与之联系密切的设计行业也随之而动,设计师们在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2009年3月28日,数十位东北设计师齐聚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设计院的会议室,围绕设计谈经营,来自香港的梁志天和来自台湾的李玮珉也参与了讨论,不同的经历带来不同的经验,在将近3个小时的对话中,设计师们分享感悟,交流心得,取得很多共鸣。

吕勤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中国室内设计经过30年的发展正处于行业成熟期的前夜,西方现代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设计经营理念与成功案例将逐步引入中国,设计师们已开始认识到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一项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管理工作,设计活动本身也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就是说设计也需要经营,设计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设计管理学会认为设计管理是以使用者为着眼点,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与开发管理活动,积极调动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把市场与消费者的认识转换在设计产品中,以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并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
  室内设计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也同样取决于设计经营与设计管理水平的高低。设计经营者要树立市场观念,掌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设计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从而提升企业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哈尔滨室内设计行业中不乏现代设计企业经营的探索者,如:哈尔滨麻雀装饰设计公司、哈尔滨唯美源装饰设计公司等设计企业的成功经营正是引入设计管理的理念和经营方法,使企业得以发展和壮大。

刘远孝(哈尔滨方舟建筑设计院院长):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管理者会在一条岔路口上迷失,是把公司控制在一定规模上,还是顺势而为将公司产业化?但问题是,个人的特色怎样贯穿到庞大的公司创作中,怎样去控制呢?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言堂”,在讨论的阶段可以很民主,可以百花齐放,但是在“拍板”上还是需要一言堂。毛主席倡导的“民主集中制”有一定的道理。

梁志天(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董事):我觉得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并不是一种纯的艺术,在艺术的前提下还要经过非常理性的创作过程。我们公司总部在香港,在上海、广州、北京设有分公司,拥有280位设计师。管理这样大规模的企业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公司每年都有一个“五年计划”,就是说会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既定的策略。从梁志天个人到企业品牌,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个必须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全世界最好的厨师是米其林三星,然而在他们的餐厅中吃到是未必是米其林三星厨师亲自烹饪的佳肴,可是人们还是对此非常热衷。所以我想,厨师可以这样,设计师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
  首先是公司内部品质的管理,就好像要把米其林三星餐厅开到世界各地,品质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次是客户,客户怎样面对从个人到品牌这样的转变。
  我们公司两年前成立了一个设计研究中心,由十几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组成,工作地点在香港。这个队伍不做任何项目,只研究最新的概念、材料和技术,研究的成果随时准备应用在项目中。这个队伍还有一个功能——“飞虎队”,随时随地去需要的位置解决问题。

冯雪东(哈尔滨麻雀装饰公司总经理):设计师是一个个体,当设计师将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设计师还是设计师吗?设计管理是我们比较少谈论的一个话题,设计师是一种艺术家与工程师结合的角色,设计做到最后就是一种经营,是对设计本身、设计过程的控制。别人说,我休息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多,的确是这样。作为管理者,需要建立一种组织架构,比如利益平衡机制、文化传播机制等等。同时还要研究设计的思维方式,它对设计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企业管理的体系与艺术设计的体系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公司一直在走的道路。这与梁志天先生公司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甚至提出一个口号要“消灭风格”,只需要做出一个最好的设计给客户,至于是什么风格则完全不重要。

张青萍(id+c杂志主编):的确存在这样两种思路,像SOM完全不讲风格,而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就非常追求自己的风格。设计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框架,让每个人得到一定的控制,在管理的层面是一种很好的保障措施。李玮珉先生是著名的台湾建筑师,请他谈一下自己的公司是怎样定位和控制的。

李玮珉(李玮珉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虽然大家都是在谈设计,实际上谈的是几个不同的行业。我能理解刚刚梁先生讲的米其林三星厨师这件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没有谈到,就是控制。麦当劳可以控制全世界所有餐厅里的薯片是同样的厚度,但是牵涉到思想的时候,设计是不可控的,风格可以相似,但是思想却无法复制。对于设计这件事情,每个人的态度是怎样的,目的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去控制一个几万平方米的单一空间,我也不去做这样的事情。设计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单纯生活方式一部分,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我也同样尊重设计师将设计做成企业这样的做法。

  在我的公司,不是每张图纸我都会过目,但是在设计开始的时候,我都会去见业主,聆听他们的要求,但是在项目设计的后期,业主可能就没办法见到我了,这是比较个人的一种工作方式。我们公司在很久之前就开始采用Microsoft Exchange这种网络公用技术,每个人都可以看见我的时间表,可以随时帮我安排会议。在我们公司,同事不用msn就找不到我,所以必须要用msn。上海和台北的公司电话是内部电话,每天早上两边公司都会开视频会议,两边的同事沟通非常好。我把设计看成是了解和学习这个世界,同时表达我对世界看法的一种载体,所以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场的设计师并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最幸运的是,中国这个职业社会允许不同的设计形态,让设计行业中有不同层次的生活空间,像大海中的深海鱼、浅海鱼和热带鱼等等。我希望这样的环境能让设计创造有一定的纵深,这种纵深反过来对行业的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王兆明(哈尔滨唯美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我的公司还是虚拟合伙人制,是为了7月份公司迁址后真正改组成合伙人制做准备。所谓合伙人制公司,就是调动所有设计师自身的潜能和智慧,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形成理想的经营模式。

  作为一个设计公司,必然要有一个带头人,这个带头人要和其他设计师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关系,能准确的认识到设计行业的方向,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一些的,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大家往一个方向去努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沟通交流,养成一种方案讨论机制,不仅和客户讨论,还要和所有设计师一起讨论,来控制每一个出品,这样才能对设计作品水平有所把握。在风格上,我们唯美设计公司并没有一个既定的设计风格,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来拟定风格。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但就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利润也是企业必须追求的,利润和文化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我只能看待设计本身是一种文化价值。
  在未来,我期待着设计价值能越来越多的得到认可,也期待着设计师在做能给自己带来利润的一些设计项目的同时,还能思考做一些社会真正需要的设计,可能这个设计是没有业主的,也不能带来利润。但是,是你自己觉得需要去做的,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

王大卫(哈尔滨大卫室内建筑设计工作室首席设计师):我的工作室规模不大,人力资源有限。所以,在拿到合同定金后先由我对项目提出一个初步的概念,再进行讨论、深化,继而形成可行方案,设计质量由我总体掌控。当然,我们也有一整套详细的操作流程来控制我们的成果,即我们关注过程的合理性对设计成果的影响。

  设计属于服务业,设计公司能否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依赖于它的服务水平,这里既包括服务的过程,也包括服务的结果。我常常讲,所谓好的设计就是对项目中的问题清晰而又全面地解答,而解答的前提是看你做了多少功课,进行了那些尝试。诚然,设计质量和设计师的水平、工程造价等等很多因素有关,但抛开这些因素,我看设计周期太短是主要问题。面对市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努力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扩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在接到项目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被建造。房地产业已经是拉动GDP增长的重要方面。可这一片繁荣并不能掩盖事实上的虚弱。在我们的城市里到处都是三流国际式的翻版,那些无视基本需求、粗制滥造、翘首弄姿的建筑到处都是。这既与我们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也和体制上的弊病有关。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发展速度能够慢下来,多关心关心发展的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国民的健康为代价,那我们宁愿不要。还有我们的设计师,也应该静下心来,理性地思考那些常常被我们以各种理由忽视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人对空间的使用与体验、材料的搭接、构造合理性、造的质量、与环境的关联等等),从基本的需求、建造方式入手,谨慎地做出设计决定,使我们的成果更实用,寿命更长一些,体现出诚实、合理、人性的建造过程。

陈松(黑龙江国光建筑装饰设计院副院长):从业十几年,应该说自己经历了这期间不同思潮、不同阶段、不同的定位,从最初只服务于内部工程项目,到目前完全面向社会,完全市场化,从最初几个人的小作坊,到目前几十人的综合配套的设计院,我们尤其在近四、五年,重点以国内知名的建筑设计院的运作模式作为标榜,尽可能地以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式接触社会上的项目。

  拥有整体的水准和风格是一个优秀成熟设计团队所应具备的要素,这其实也是我们设计院“练内功”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于作品也是产品,首先从管理制度上,我们已建立相应的制作输出标准规范和内部的多层次的审核制度,最终由总工办把关。有制度,就要严格操作,尤其对于施工图纸,这甚至可以上升到一个职业道德的层面。对于我们设计院而言,在规范之外每个设计作品中,不可能强调“千人一面”,设计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但局部的一致与统一是要强调的,这个“局部”包括成熟理念的延续,同一类别空间的处理方式与理念,一个工程项目中不同空间的融会贯通,以及相对固定的表现方式和文件制作模式。

  作为广义上的文化产业中的设计行业从业者,我们应肩负着传播文化的社会使命。首先,文化不论贵贱,阳春白雪是文化,下里巴人同样也是文化,我们也不应因为项目的利润问题或其投资定位问题而割裂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其次,作为改革开放仅有30年历史的中国,作为行业历史只有20年的室内设计,其价值体系与社会的认知度还未达到真正的对接,所以存在着经济利润与设计文化间的不成正比,实属阶段性的正常现象,这其中我们要懂得“有舍才有得”的价值观。我想经过接下来的大浪淘沙,以及这个行业与整个社会的磨合,定会有好的前景。

刘恒亚(哈尔滨恒亚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公司是专业酒店策划、运营与设计的公司。我本人经营过十五年的酒店,了解酒店的运营及对空间、功能的设计要求。因而,我们设计的项目,特别重视策划与运营。为业主投资与回报作充分的考虑。设计则是为运营服务的,就像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

  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酒店设计与运营的结合,设计师不了解酒店运营,就没办法满足经营需求,只是从空间上考虑项目是很孤立的。我的方法是与各类酒店经理人多交流沟通,参与酒店经营的培训、到各地考察,使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与运营相融合。

  利润是一种概念,设计文化是另一种概念,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设计利润相对高,有历史的城市,设计文化内涵要广,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设计利润相对低,设计常被看成是几张纸,没有历史的城市,强势文化会占主流。在我看来,要想提高利润,提高设计品味,提升设计文化,就要到发达城市参与竞争,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实现设计师的价值。我们很幸运成长在一个需要设计的时代,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引领时尚生活,提高设计品味,从而提高设计师的行业地位。

滕宏伟(哈尔滨梧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师的设计状态,也是反映了设计师心态。以前设计圈里的有许多设计师们,很注重空间的形式感的、视觉的,标新立异的东西,或者是说在这些方面来做差异化,却忽略了设计的本质形式,视觉气氛固然重要,但首先一定要做好基本设计,也可以说是基本需求设计,功能是第一位的。

  在经济利润与设计文化之间,经济利润为文化提供建筑材料,反过来文化又为经济利润提供引擎。在我看来,企业的目标应是长期的经济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投入资本回报率最大化。10多年期间,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繁荣,使这几年的室内设计中已非常注重其文化元素的分量。即经济利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使设计文化得到加深。没有经济利润设计文化再好也是无法实现,设计文化不突出,无人认可就不会创造出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与设计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创造美,设计改变生活,当大家带着追求美的心态来看待设计作品的时候,设计会自然走入人们的心里。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