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的凤凰古镇'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室内装饰 时间: 2011/7/25 16:51:00




撰文•摄影 余平董静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生活变迁的步伐亦越来越快。人类的居住环境从最早的树居、穴居生活,到搭棚筑屋,再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别墅豪宅。家的容器一直在变,但是家对于我们的意义却不曾改变。

家,会意而释,就是在屋子里豢养一只猪(豕)。这个源于甲骨文的汉字,经历了几千年,到如今还是这么简单的几个笔画。家就是如此简单,豪华繁复并不是组成“家”的必要因素,家皆为情而聚。

位于陕西南部柞水县的凤凰古镇,因镇南有一山形似凤凰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这里便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初年,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纷纷来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逐渐,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在当时有柞水“小上海”之称。自上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萎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渐渐隐没在秦岭深山之中。古民居保留下来,悠闲宁静的生活也保留下来。

        凤凰古镇凤凰古镇全景

        凤凰古镇规模不大,在这座东西长约2000m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的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

        凤镇街上热闹的商铺

        康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有坐西向东的三井套宅院3处,建有大小房间54间,四个天井院

        汪家宅院
规模不大,全镇居民889户,约3000人。人多地少,人均不到2 分地。主要靠商贸,现在仍保留清代用木门板当货架的经营方式。古街长350 m,坐南向北,依山而建,鲤鱼形布局。有两条河流经古城,城外有一条,城内有一条。古街上有张家、汪家、康家、卢家、党家五户大宅子,家族都曾经显赫一时。在这座东西约2000m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明清时期的商铺组成一条曾经繁华的凤镇街。这条古街自道光初年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进入繁荣期,到民国二十年后(1931年),由于战乱社会治安环境恶化逐渐衰退,处于萧条期。即便如此,凤镇街在近代仍保留着柞水县“商贸大镇”的佳誉。凤镇街商户企业分31类,共112户。其中,有商号者达50余户;无商号者50余户,如:银币铸造业、食盐店、餐具陶瓷店、日杂百货店、医药、中药材铺,还有银铜器皿加工铺、土布染色坊及木、石、泥匠店等等。

镇上缉毒协会的办公地点是一户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宅院,是原来的凤镇街古钱庄,始建于1840年(清代道光二十年),为湖北籍富商张源奉旨为朝廷所建的货栈银库。这一座官方富人宅第的院落建筑群,宅基面积500 m2,共有砖木结构房舍15间。张氏衰落后,钱庄多次易主转卖,1844年成为天主教堂,辛亥革命时又改作学校。古钱庄坐南向北,三进三开,气派非凡。正房门前有图案精美保存完好的石鼓;房屋的柱础有8种形式,32种图案,以花卉为主。古钱庄以前堂、天井和堂屋为中轴,屋顶使用悬山式两坡硬屋顶,坡面覆小青瓦。两边封火山墙前伸高凸,屋脊中心装饰用小青瓦叠合而成的莲花形状,表示“清白人间”。古民居建筑材料、结构和装饰,都在对话自然、记录生活和述说真情。

        原凤镇街古钱庄,始建于1840年(清代道光二十年),为湖北籍富商张源奉旨为朝廷所建的货栈银库

        民居院落围合

        灶房

        具体南方建筑风格的马头墙

商铺从明清时代走来,带着柴米油盐的味道,承载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传递着人间的故事和情感。小镇的街道不是很宽,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有风火墙,三架梁,门前砌青条石台阶,有天井。白天木门板放下来是铺,摆上一些小玩意儿,悠闲地等着顾客上门;晚上合起来就是居。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自家门前互相聊天,享受着温馨和恬淡。男人们三五成群拿上小凳围成一圈,在楚河汉界中大战几个回合。女人们则拿上毛线团坐一起边织边闲聊一些生活琐碎。打铁铺子里,旺盛的炉火,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挑着担子卖蔬菜和水果的农妇,穿梭于其中的摩托车……这个千年古镇,仍然保持着亲切的市井气息。

第二次来到凤凰古镇的时候,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已建成通车,这条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长的公路隧道将这座秦岭深处的小镇与现代社会接通了,沉寂了上百年的凤凰古镇再次宾客云集。

民居建筑总是和人间的情感紧密相连。凤凰古镇的民居宅院,是一个个家族的缩影,经历了沧桑岁月,浓浓的情都渗透在砖石的缝隙之中。人与人因情而聚为家,民居建筑承载着“家”的情感和精神,伴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一路走来,让我们审视现代居住环境,以及我们内心对“家”那份不曾改变的精神诉求。

凤凰古镇2003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