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乡土情——古村落丁村'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 装潢杂志 时间: 2011/9/27 11:32:00




撰文┃赵青 李弢

  丁村,坐落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4公里汾河东岸,即古汾河旧地;“丁村遗址”在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1953年该遗址的被发现填补了我国旧石器中期的空白,曾被学术界命名为“丁村文化”。“丁村文化”是我国旧石时代中期文化的主要代表,是重要的文化依据之一。 

  山西省晋南地区,正处在传统文化的核心地带上,其文化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内核。儒家思想的中心精神是“礼”的精神,形成独到的伦理制度。而这种伦理制度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成为晋南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层根源。礼教之普及,在晋南地区是相当广泛而深入的,所以丁村至今仍保留着淳朴仁厚的传统作风。对于丁村的民居建筑来说,这种严密的等级制度,规制了传统民居的人伦界限,在宗法制度下的家庭范围内,确定了民居建筑的装饰和空间布局及空间组织,是顺应家庭伦理等级的需要,使传统的空间组织关系具有浓厚的人伦色彩和限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成为典型的带有血缘特征的村落。它由丁氏家族创建,从明朝万历,至民国初年不断建造而形成,历经近五百年之久。村落整体构筑精美,无疑是丁氏家族兴盛、衰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变迁的历史见证,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落外景

        街景

       丁村村落平面图

        南院

       院门

       中院

  丁氏家族在清朝雍正至咸丰年间,先后进入两次高峰,而达到建宅的鼎盛时期。乾隆末年,丁氏家族主要分为六大支系,人口益多,经济雄厚,开始走向农官商一体的经营生计。四方村落丁字街是它的空间格局,由东西主街与南北巷子将住宅区划分为北院、中院、南院和西北院四大部分。随着经济的积累,实力的增强,大兴土木,在现存民居宅院,中院的民居建筑就是以此时创建为主。同时为祈祷于神灵的保佑,相继修建玉皇庙、关帝庙、二真君庙、菩萨庙、观音庙与观音庙前牌楼等,形成了村落的基本布局特征。自嘉庆年末,西院和南院的经济实力也日渐雄厚,而逐渐成为村中的首户。在道光咸丰年间,营建宅院、创建祠堂、开办家学等,使得村落的布局更加成熟。但到清末至民国年初,丁氏家族开始进入衰败时期,它与山西境内其他地域有所不同的是,多数在外经商的族人都留住于他乡定居。这样,荣华几百年的丁氏家族,至此停止了大规模的建房活动,结束了辉煌的历史。

  整个村落呈梯形,占地面积约为7.5公顷,建筑基本集中于明崇祯年间所建的土堡之内,现存民居共有40余座,院落约600间房,其中最早的房屋,算得上是现存年代较久的北方民居了。丁村主要有三个出入口,分别设于东、南、北三个朝向。村落布局清晰明确,以三条丁字相接的小街为主要道路,以观音庙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展开。村落建造布局和实用性较完备,反映出晋南地区汉民族的信仰和习俗。从建筑艺术角度上讲,它取众家之长,适一方水土,相互间独立又统一协调于一村之内。

        牌坊

        牌坊

       门饰

       垂花门

       雀替

        拴马柱

        牛腿

       垂花柱

      影壁

1. 景观
  在丁村众多的建筑中,祠堂、寺庙、戏台、道路、小品与设施是自然村落中最为常见最为典型的人文景观,它是村落居民进行交往仅有的场所,也是当地民俗民情与生存方式在建筑中的集中反映。通过村落中各景物因其前后布局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层次,层次处理分明,富于变化而引人入胜。
  村落中的道路系统便是采用了以一条主要道路为中心,整个道路可分为三级,即东西方向所形成的街与南北方向所形成的巷以及更多的窄巷。它们与中心道路共同形成了村落的空间布局。 

2. 院落
  丁村住宅形制以四合院为主,另有三合院和前后两进院,一律坐北朝南,明至清皆然,只是在院落进数上有所变化。院落四周的围墙和房墙,一般都不在此打洞设窗,只是在墙头处开个漏窗。这样既防止风沙,实际上还是防盗的最有效方法。

3. 门与牌坊
  丁村建筑的门一般都比较讲究,大门、二门是宅院的标示,它象征着主人的地位,装修考究、雕刻精细,在柱础石和门枕石上也均有精美的雕刻,尤其是大门上的叩首更是构思迥异,雕刻精美。牌坊是院落中的第二大门,主人捐官之后,乾隆皇帝封他的祖上一处“圣旨牌坊”,做工精美,是整个院落的高潮。

4. 厅堂
  厅堂实际上就是四合院落中的正房。一般北方和院落正房中的“明”厅是指用于祭祀、议事和存放祖先牌位的公共空间,而“暗”厅是指用于家中长者的休息入寝的私密空间,但是在丁村的院落中厅堂则不然,厅堂的作用仅为祭祖、供神以及红白喜事和接待宴会宾客场所之用,从不作为居住而用。其所表达的涵义是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而这种习俗也就成为丁村建筑的突出象征。

5. 砖雕、木雕、石雕
  丁村建筑的构件中,多为木、石、砖雕,举目皆是。恰到好处的雕饰为粗材构筑的民居镶嵌上极富装饰性的细部,取得了粗中寓细、土中寓秀的效果。

  砖雕大多作为建筑构件或大门、照壁、墙面的装饰。其取材、成型、烧制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质地坚实、细腻、无杂质而适宜雕刻。形象简练,风格浑厚,既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木雕成为丁村建筑构件中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多用于建筑中的柱梁构架(斗拱、雀替、垂花等)和建筑装饰(门窗户牖等)构件中。据统计,多达3000余件木雕构件,质朴敦厚,大多“髹以桐油”不涂彩漆 ,大构件木雕粗枝大叶,盘旋缠绕,牵连牢固,细部则精雕细刻,注重装饰性。其风格以不同时代的变化而不同,早期粗犷俭朴流畅概括,中后期精巧复杂,呈现出更多图案化或程式化的装饰风格。

  石雕在民宅建筑中主要用于抱鼓石、柱顶石、台阶、屋面及拴马桩等处。石雕用其材料昂贵、加工困难而成人们显富斗财之处。丁村建筑的石雕技法娴熟、刻线流畅,走形生动,样式丰富,浪漫不失其真实,华丽而不轻浮,反映了高超的工匠艺术造诣。
 
  丁村,是北方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研究传统建筑民俗的珍贵标本,对其解析、研究,继承其优秀的设计元素,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扬光大。 
    
摄  影:李弢 逯光玄 赵青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