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福建安贞堡'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 室内杂志 时间: 2012/12/10 14:25:00




撰文 董静 
摄影 周跃东

  “围合”而形成的领地能满足人对安全的需求。大到一个城,小到一个家,前者是城廓,后者是院墙。外来的居民要在本不属于自己的地域安家,就必须特别强调这种“领地感”。散落在赣、闽、粤等地的客家人,无论其民居建筑形式怎样变化,总体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围。围起来居住的形式无疑是防御性的体现,内部的建筑则严格传承着中原汉族的儒家文化及习俗。

  安贞堡,又名池贯城,位于距福建省永安市75 km处的槐南乡洋头村,是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夯土建筑之一。199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升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地方传递着家族、封闭、防御、礼教等由祖祖辈辈累积传袭下来的意志。“堡”的性质是“防御”,但背后的原因却各有不同。我们行走过的贵州屯堡,在600年的守望之中散发着悲壮的乡愁,在相对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下,屯堡人尽其所能地在民居建筑上实现着小桥流水的江南意境。安贞堡则是客家人中原文化情结的体现,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高大封闭的外墙里面包裹着多个堂横式合院,建筑在君臣、父子、长幼的严格关系中被规划被装饰,门第观念和崇礼重教等儒家文化都在其中得到展现。

       安贞堡

       散落在赣、闽、粤 等地的客家人,无论其民居建筑形式怎样变化,总体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围”,是防御性的功能需求,安贞堡正是如此

       大门,在石砌门洞上方及两侧用泥灰饰出“安贞堡” 三字及对联“安于未雨绸缪固,贞观休风静谧多”,旁边有如意图案装饰

      安贞堡一进天井

      安贞堡是客家围龙屋的变体,周边有一圈围屋,再以过水廊连接

      安贞堡一层平面图

      客家土楼(三重)平面示意图

      客家围龙屋平面示意图

  这里是池家的私家宫殿,池占瑞、池连贯父子两代人在道光和光绪年间加官进爵,荣封三代。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在家乡福建的永安县修建安贞堡这座庞大的家族宫殿,历时十四年,耗银万余两才得已完工。两层共有房间320余间,厨房12个,水井5口,楼梯5部。各类用房有厅堂、卧房、厨房、粮仓、厕所、库房等,储备完毕,可供千人居住一个月以上。从整个建筑的平面上看,前方后圆,呈中轴对称布局。面宽88 m,进深90 m,占地约7500 km2,大门之外还有一个占地3000 km2的横向广场,左右两侧设护厝与入口,周边矮墙环护,围墙前面有泮池。

  作为民居建筑,除了数量、尺度和用材令人叹为观止,其平面布局也令人赞叹不已。安贞堡与客家的围龙屋的平面布局有些类似,它以北方四合院为核心,周边加上一圈高两层的围屋和维护墙,然后再以水廊连接而成。堡内建筑前后共为三进,一进为堡墙与前楼的连接,前楼分为上下两层,各有十四间房间,多为谷仓和库房,上下均有回廊,左右相通。二进是整个平面的核心,由天井、上堂及上堂间、左右厢房、下堂及下堂间四部分组成,它位于中心,占据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依中周线完全对称,这里是池家最高级别的家政和居住区。一楼大厅宽敞方正,为家族聚会、宴请宾客的重要场所。各房间之间由纵向通廊联系。其中形成的侧天井自然的被廊分隔成尺寸不同、形状各异的7个庭院。第三进是环堡木楼的后部。正中“龙厅”,为接待之用。

  堡内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木石混合结构。核心部分全为木结构承重,整个堡内建筑除了上下楼的大厅用抬梁结构之外,其余的均为穿斗式结构。屋顶经过精心设计,除了碉楼采用“四面坡”(即歇山式)外,其余的皆为“两面坡”(悬山式)。由于中轴线上建筑前后纵向高差达4 m,宅院随地势前低后高,纵向布局的两侧护楼也由前向后依次抬高。屋顶、廊檐也随之重重升起,数量众多的屋顶和高翘的屋檐高低错落,极富节奏韵律。

     三门上挂一匾额“紫气东来”,指明了堡的座向,往前便进入口字形中心主厅堂主庭院

      安贞堡二进第一层

       堡内核心部分建筑全为木结构承重,整个堡内建筑除了上下楼的大厅用抬梁结构之外,其余的均为穿斗式结构

      二进大堂的一层大厅(安贞堡的中心)为家族聚会、宴请宾客的重要场所

       堡内仍可见民间年画特点的彩绘

      窗花、门、栏杆等小木作处处可见精美雕凿,有“竹报平安”、“花开富贵”、“龙凤呈祥”、“富贵牡丹”、“麒麟献瑞”等多种样式

   除了严格的空间布局,雕梁画栋的工艺无处不在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财富。
进入口字形中心主厅堂主庭院,便是全宅装饰的重点。梁仿、斗拱、垂花、雀替、漏窗、檐下、窗权、屏风、隔扇、柱础上布满了精致而色彩斑斓的图案。内容有花鸟虫鱼、人物植物。题材多源于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古装戏剧。装饰手法有木雕、砖雕、石雕、泥塑、彩绘、壁画等多样并举。其工艺精细,形象生动,单是窗的造型,就有正方、长方、八角、圆、椭圆、半圆、几何形体及吉祥图案多种。整个厅堂庭院空间显得富丽堂皇、辉煌绮丽。

   安贞堡与客家的土楼有着外在的相似之处,高大围合的外墙是石砌夯土墙,下部厚达4 m,上层除厚约0.8 m夯土墙体外,设有一圈跑马廊,墙体上有射击孔和瞭望窗。但内部空间组合却完全不同。防御性建筑往往在外部空间呈现排他性的同时,内部空间是包容性。甚至是不分你我,户户相连,暗道交错。当面对外敌攻击的时候,便于联合起来击退外侵着。土楼的圆形围合使其内部形成了中心公共区域,族内的人在此进行日常交流和活动。安贞堡高大围合的外立面和碉楼的设置表明了排它性,而内部却是合院式的布局,是享乐而安适的,没有危机四伏更没有剑拔弩张。它的防御性并不关乎生存,更多的是保护家族私有财产的需求。

       在行走古民居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朴素的、真实的,充满了乡土气息,包含了生存的智慧;另一种则是宏伟的、壮丽的,是在上层文化的意识下创造的。安贞堡更多地属于后者。这座民间的紫禁城在今天的平静中向我们道出儒家的礼教等级制度。

参考资料:
戴志坚.福建古堡民居略识——以永安“安贞堡”为例[J].中华建筑.1999.04.
张承忠.八闽奇胜“安贞堡”[J].小城镇旅游.2002.04.
韩振飞 赣南客家围屋源流考—兼谈西土楼和粤东围龙屋[J].南方文物 1993.02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