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传承与新生——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s Archiver

类别:空间改造 来源: idc 装潢杂志 时间: 2011/8/19 12:12:00




设计 MDFA 建筑师事务所
撰文 陈震

工程名称: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
坐落地点:香港九龙深水白田街30号
建筑设计: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
业主: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香港浸会大学,香港赛马会
慈善信托基金,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艺术学院
项目管理:香港浸会大学
建筑面积:18 042 m2,共九层
完工日期:2008.02.28
总造价:7500 万港币

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建筑也处于更新进步当中,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建筑因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弊端使其已经不能再以原来的身份存在,也无法适应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但是当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在爆破声和推土机下灰飞烟灭之时,我们可曾想到高额利润背后一个个历史片段的永远消失?可曾想到大拆大建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当我们面对着日渐缺失特色坐标的城市,当我们游走在一个没有历史文化根基的城市,当我们脑海中的城市记忆越来越远去,我们是否会怀念那些曾经创造了城市辉煌的古老建筑———这些雕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是否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来聆听那岁月的余音?

令人欣慰的是旧建筑保护性的改造利用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一度被忽视的历史建筑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多层面的价值也被试图挖掘。2008 年2 月28 日竣工的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再一次体现了历史建筑新生后所散发出的种种魅力。

香港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位于九龙石硖尾白田街30 号,改建自落成于1977 年的石硖尾工厂大厦。该大厦当年容纳了钟表制造、木工、纸扎、五金、塑料等不同种类的工业,见证了上世纪70 年代香港轻工业的繁盛。但由于香港轻工业转型,很多工业迁往内地,因此,2000 年起,这座工厂大厦开始闲置。在建筑结构上,该大厦拥有香港第一代公共房屋的建筑特色,开放式的走廊,共享设施如天台及中庭,再加上相对较小的私人空间,经活化及局部改建后,成功变身为香港首个“艺术村”,一个承载着年轻艺术家激情与梦想的香港本土创意艺术大厦———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Jockey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简称JCCAC)。

        入口处基本保留了原本的面貌,只将一整面墙做了简单处理,将各个公司的名牌悬挂其上,起到了指示作用

        巨大的中庭上加上玻璃天幕,日间采光完全没有问题

        中庭与四周呈现出完美的视觉关系

翻新和改装大厦工程由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有限公司承担,MDFA 建筑师事务所负责室内设计。中心的设计尽力保留了原工厂大厦的特色,很多旧的招牌都被原样保留,建筑外墙上“石硖尾工厂大厦”的原迹清晰可见。即使翻新材料,也尽量保持上世纪70 年代的粗朴风格,同时加入现代建筑元素,并赋予全新用途。在一些展览厅中,原大厦的管道及梁架被暴露在外,建筑结构一览无余,在精心设计之中又处处透着艺术的狂野与不羁,有些许结构主义的味道。围绕中庭的内部墙体,明亮的草绿与素雅的淡青色是主色调,栏杆则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被刷成白色,并不去做刻意的处理。伫立中庭抬头环视,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之时又夹杂着古朴余韵,我们是处于一个艺术的海洋还是乘着时间飞船穿梭于上世纪70年代?

        改造后的建筑保留了原本的开放式走廊的结构

        装置与空间产生对应的位置关系

        原大厦的管道及梁架被暴露在外面,建筑结构一览无余

        原大厦的管道及梁架被暴露在外面,建筑结构一览无余

艺术中心楼高9 层,建筑面积18 042 m2,为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提供128 个工作室,面积由27 m2至573 m2不等,包含不同功能和用途的空间。小空间独立封闭,给予艺术家充分的自由,在潜心创作时,可以将自己所在的单位关闭,而其他时候则可以开放让来访者参观。较大的空间开敞通透,如贯通两楼层共650 m2的艺廊、约224 m2的黑盒剧场、艺术品店、茶室及其他商店。新的黑盒剧场建于中庭内最低层,既能提高中庭与四周的视觉联系,改善中心与周围小区的关系,亦可使设有新天幕的中庭成为全天候的大型活动空间。新设计更在原有建筑的结构框架上掏出不同大小、空间比例和天然光线的小型公共空间,这些分布于艺术中心各层的公共空间有着不同的氛围,使本来只有相同环境的艺术家小社群亦能享受不同的个性。顶层天台设计为露天绿化花园,闲暇之时可以休憩欣赏城市的风景,亦可摆设雕塑展览及举办各类室外活动。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浓烈氤氲的艺术氛围,再加上低廉的租金、便利的交通,使这里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艺术聚集地。

        艺廊将两层楼贯通,艺术感与工业感并存

        艺廊内景

        艺廊内景

        黑盒剧场

“我们的目的就是建一座艺术村,推动艺术进入社区,带动香港的艺术发展”,这也许是设计师当初改造石硖尾工厂大厦的初衷。但是当这座新生的建筑再次屹立在人们面前时,“石硖尾”绝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了,它承载着更多的历史意义,蕴含着更重要的特殊使命,业主也希望借建筑设计,再现香港近50 年来的社会变迁,令年青一代重新体会到我们上一代的生活环境,虽然艰苦,但邻里间亦能守望相助,令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从破旧到立新,从工厂到工作室,石硖尾工厂大厦见证一个接一个的转变阶段,在我们身边的旧建筑就如一幅画布,它不但可以纪录着我们的集体回忆,丰富城市的记忆与形象,还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一点贡献。创意艺术中心承接着山寨厂的故事,见证着城市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构成本地人文地景新的一页。

图片提供:MDFA 建筑师事务所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