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有错着——正和恒基北京总部's Archiver

类别:办公空间 来源: idc 室内装修设计 时间: 2011/8/24 16:42:00




设计 陈宪淳 石玉冰
撰文 陈宪淳

工程名称:正和恒基北京总部办公室
坐落地点:北京清华科技园
面积:1500 m2
设计时间:2009.06
竣工时间:2009.08
摄影:孙翔宇

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个老板,两个公司,性质各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放在一起办公。在一个空间中融合了两个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司,然后两边共享前台、茶水间、会议室等公共设施。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不偏不倚,是这个项目首要考虑的问题。

落到实处,一边是投资公司,一边是景观规划设计院,一边要求稳重,一边要求张扬,一边要求内敛,一边要求开放;既稳健又时尚,而且各自的性格要鲜明,融合的部位又必须是统一和谐的。老板是一个40 多岁爽朗时尚、精明能干的女人,品味独特因此特别挑剔,基本上没有给出很完整的提案时间,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让方案打动她。记得第一次提案的时候只花了不到5 分钟大概描述了整个想法,然后她只是匆匆地看了一眼前台区域的效果图就确认了由我们来负责这个案子。然后在不到两个月后,客户就很满意地搬进了全新的办公室里。

我在想,该如何回过头来描述这个案例?可以纯理念,可以大方向,可以冠冕堂皇,可以云里雾里。不过,我觉得也许下面的描述方式,会更接近一个室内设计师的思维习惯。

平面的构思过程很直接,首先我们将空间一分为二,然后在彼此交接的部分(也就是电梯厅直接看到的区域)安排前厅、茶水间、机房、储存间及会议室。考虑到两边使用的平等性,因此公共功能区基本上采用中间对称分布,接着根据两边各自的性质及要求,按部就班地安排了详细的平面布局。设计公司部分采用全开放的直板桌形式,简单分了几个组,前后都畅通无阻,靠近窗户的位置做了一个抬高的地台,作为休憩及图纸讨论的区域。投资公司部分安排了高管办公区,然后其余面积按部门分割成功能及面积类似的房间(这有利于后期公司内部人员调整)。功能为主,简单明了,动线清晰。

        自然光线可以进入前厅区域,这比较符合环保的理念

        在两个公司交接的前厅区域,地毯的铺装采用了斜线交错的思路,LOGO墙选用了产自希腊的“直纹灰”的石材

        LOGO墙的两侧相应的石膏板天花上为整齐排列的条形灯槽

        平面图

接着是材料的选型。初步的想法是采用深木色和米白色,木色用在投资公司,白色用在设计公司;然后确认两个空间的地毯,灰绿色和灰棕色,灰色系不太饱和,与木色及白色都能和谐配合;而前台接待区地面可以延续灰色系地毯,台子可以用深木色,只是LOGO 墙的材质有点犹豫,深木太重,石材是一个好选择,什么样的石材才能让这个空间印象深刻而又符合公司气质呢?米色、白色还是黑色?我想这个空间应该带出女主人的时尚气息,找了又找,最后我找到了一种产自希腊的叫做“直纹灰”的石材,宽窄不一的黑白条纹,如Barcode般具备独特个性。剩下的就简单了,茶水间和休闲地台的地面用浅灰白色的仿原木纹PVC地胶配合白色细条纹茶水柜,营造轻松氛围,会议室和老板间墙面用米白色墙纸硬包,以增强档次和质感。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前台的区域由于层高本身太低(加上该区域的天花内部隐藏着很多的大管道,没有改造的余地),木质大前台会使得整体显得太压抑,因此这一部分的天花特别采用了镜面不锈钢的材质,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营造类似天井般的错觉效果,问题到此完美解决。

下面该轮到几个关键立面的定型了,最主要的是投资公司的走道及设计院的走道。开始的简单构思就是一个横一个竖,接下来是决定横竖的方法,几个简单的回合之后,我们决定用导角斜边画框结合叠加的造型来营造投资公司的走道外墙,其实也就是打横的一格格玻璃,不过细看的话会发现每一个格子都是一个超长的独立的深木色画框。对面靠墙的落地文件柜采用白色主色调,配合高低错落但同样整齐的铝质柜门拉手,柜门上下留空的层板的里饰同样为深木材质,加上灰绿色的地毯,整体协调一致,流露出厚重精致稳健的气质。横的做完了,竖的来了。对面的设计院的走道主造型采用并排扁平方木柱,每一根木柱按照一定的规律原地沿各自的中心旋转相应的角度,制造出流畅律动干练的视觉效果,而通长的白色书架则为以后预留了足够的储存空间。

        休闲茶水间,窗边的一排长浅灰绿色无靠背沙发,结合黑色镜面柱状吊灯,整体气氛显得素雅恬淡

        休闲茶水间,窗边的一排长浅灰绿色无靠背沙发,结合黑色镜面柱状吊灯,整体气氛显得素雅恬淡

        投资公司的办公区域

        设计公司的办公区域

        设计公司的办公区域

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剩下的就只有细节了。

先看前厅LOGO 墙。我们还是希望自然光线可以进入前厅区域,这比较符合环保的理念(也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于是我们决定将整个墙面一分为三,中间的一块不到天花,左右两块再向两边缩一缩,空出来的空间用透明的玻璃填满,这样室外的自然光线就穿过茶水间然后洒落在前厅了,视觉上也更加开阔。而且可以再左右空开的位置在茶水间的这一面安排上两个落地花池,绿色也就能共享于两个空间中了,一举多得。

再看地毯的铺装方式。原则上我们选用了两种地毯,一边灰绿一边棕灰,在前厅的区域必然会产生拼接,如何处理好拼接是亟须处理的问题。既然是两个颜色,理论上可以对应两个公司,这没有问题,但这两个公司毕竟是处在同一个空间,而且内部息息相关,这当然也需要体现出来。我们从公司的性质去发掘灵感,有一个公司是提供景观规划设计的,什么是“规划”?如何体现最直接的“规划”概念?拿出一张地图,然后划出相应的区域,填上不同的颜色,这就是最初步的规划。不规则的区域,不同的颜色———这正好为地毯的铺装提供了直接的思路———斜线交错铺装。理顺了这层关系,前台台子的正面造型也就顺应而生,将交错进行到底。

前厅不锈钢天花的部分需要光源,但不应该明显,否则会破坏天井的氛围,我们只是规矩地排上筒灯,因此就必须在它的附近创造一些造型明确,吸引眼球的照明形式,这样才能让人的注意力不放在镜面顶上,所以在LOGO 墙的两侧相应的石膏板天花上我们设计出整齐排列的条形灯槽,而且因为之前条形已经在其他位置大量用开了,也就不会显得唐突。

前台后面是休闲茶水间,中间靠窗的柱子的两个侧面也采用了镜面不锈钢材质,巧妙将柱子隐形,而柱子面向茶水间的一面则和这个空间中其他的墙面一样,用了超白背漆玻璃的材质,休闲之余可以随意涂鸦。窗边的一排长长的浅灰绿色无靠背沙发,随意地嵌入几张白色烤漆的倒U 形方几,结合浅色的仿原木PVC地面,黑色镜面柱状吊灯,整体气氛显得素雅恬淡,有空很想来坐坐。

前台做完了,后门也不能随便。我们把正对着后门的会议室的外墙加厚然后掏空,安排了整面落地的发光灯箱。面材是超白双层夹白膜玻璃,表面与两边的墙体齐平,这为以后设计院的作品展示提供一个广阔而整体的平台,而平时通体透亮的效果也给整个公司营造出时尚前卫而略带神秘的气氛。

        对着后门的会议室的外墙加厚然后掏空,安排了整面落地的发光灯箱

        会议室

此外,还有更多的细节,如会议室里面玻璃白板的分割、笔槽的预留、墙面壁纸硬包分割三者之间的关联,两个主体走道的天花上筒灯与射灯的左右错开(避开天花顶上的空调管道)等等。只要整体设计思路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剩下的问题解决之道就会如同点睛之笔。其实,从这个角度讲,难题永远是表现亮点的机会。

每次到了项目拍照的日子,我都会在现场,和摄影师细心地去交流,研究拍摄的角度,听听他们对项目的意见。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点点滴滴,愈加强烈,然而此时都已经可以付之一笑了,相当痛快。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