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办公空间 来源: idc 装潢杂志 时间: 2011/9/20 13:58:00
设计┃陆希杰
工程名称:台北知了工作室
坐落地点:台北市
参与设计:林欣怡 潘品臻 吕雅惠
设计单位:CJ Studio
面 积:70 m2
设计时间:2006.10~2006.12
施工时间:2007.01~2007.03
摄 影:Marc Gerritsen
陆希杰是一个善于创造性运用空间的设计师,他的作品中经常巧妙地将空间或折叠,或弯曲,从而营造出一种另类的生活区域。在他的眼中,运用空间就像运用建筑材料一样,折叠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折叠生活。
位于台北市的知了工作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在对空间创新性的规划后却并不显得局促。大面积的窗户让光照亮室内,天花板则保留了原建筑物裸露的管线,整个空间舍去传统的隔间墙面,取而代之是滑动式黑铁金属拉门,配合着自然的光线及白色基调,让空间显得非常宽敞。黑铁拉门在闭与开之间,造就了空间的弹性使用及工作室的趣味性,依照不同的使用功能或不同的使用者,呈现出与隐私性的会议室或是开放式的画廊或摄影展等不同的样貌。可以说,知了工作室在保留艺术性的同时也兼顾了自然、人文及创意于一体。
开放的办公区域
分割巧妙的空间
铁门滑开的会议室
可拉伸的黑色铁门
由黑色铁门围成的会议室
另一个角度的会议室
平面图
在空间功能习惯被看做建筑材料后,生活方式也往往会随着空间造型的改变而改变。所以,空间不管是高低还是错落,不论是凹凸还是平坦,都是房子功能的一部分。知了工作室的空间主要分为导演办公室、会客室、道具间、试片室,以及拍片前的试镜场所与剪辑室等,这些空间通过黑铁拉门时而相连时而分割,显示出一种灵活搭配的变化。而空间内搭配独特的家具与大面积的书柜,以及造型独特的顶灯和装饰物,都更显示出一种人文气息的特质。
建筑界与室内设计界就好像是一体两面,尤其在台湾表现得更明显,但关系到权益时,两者间又往往处于矛盾抗衡的立场。从建筑领域出身而跨足室内设计的陆希杰,认为硬要区分两者的界线是很荒谬的事,其实建筑或室内设计,对环境都有改变的影响力,有没有必要区分并不重要,这不过是自己认定的分类方法而已。在知了工作室的设计中,陆希杰创造性地将建筑领域的空间运用方法应用在室内设计中,使工作室的空间显得合理而不张扬,空旷而不空洞,紧凑而不局促。也许,这样的设计正如陆希杰钟爱的古典音乐,在淡淡的曲调中呈现出一种美丽。
可拉伸的铁门将空间一分为二
天花板保留了原建筑物的管线
会客室
颇具人文气息的办公环境
特色顶灯及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