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餐饮与吧 来源: idc 室内设计与装修 时间: 2013/5/13 10:39:00
设计 余平
撰文 董静
工程名称:瓦库6号店
坐落地点:江苏南京
竣工时间:2011
摄影:贾方
打开每一扇窗,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
窗,这个普普通通的建筑构造,无论处于什么地域和文化,它在人类建造住宅之初就存在。打开窗户,太阳晒进来,风吹进来,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世界上第一个无法打开窗户的家,就是著名的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House)。设计师密斯,也因此被誉为“玻璃幕墙的缔造者”。这个“玻璃盒子”曾遭到女主人的强烈不满,也遭到了当时社会激烈的争议。但这些都无法阻挡玻璃幕墙成为现代城市建筑的主要表情。如今,在很多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窗户基本上已经被玻璃幕墙所代替了。我们没有机会再进行这个简单的动作——打开窗户。建筑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者,同时也成为封闭的隔离体。
瓦库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窗户”。
对建筑采光的高要求是瓦库选址的必要条件
室外窗台上精心种植的花草与室内环境相互照应
一层散座区保持着充足的自然采光
由瓦围合的旋转楼梯成为室内空间的一个雕塑
要保持高质量的室内空气,就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空气流动系统。瓦库的设计是从这个循环系统开始的。要保证大量的新风量才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如果要在室内环境中获取大量的新风,引入自然空气和增强空气的流通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产生风的自然流动,需要新风口和对流窗共产生作用,利用高差产生的空气压力来增加气流的循环。能够开启的窗户是新风的主要入口。在大厅的墙面上也有一些隐藏的新风口。窗户和门上的亮窗都开启的情况下,包间内形成空气的对流。墙体的上部和下部都开窗就形成了对流窗,可以利用压差形成空气的循环。旋转起来的吊扇又进一步加速了气流的循环。
设计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阳光和风在瓦库中自由的穿行。即使是坐落在角落里的小包间,一扇窄窄的转轴立窗,也可以将阳光和新风送给你。为了室内设计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设计师煞费苦心。把物质消耗降低,也是瓦库所追求的。如隈研吾所言,在我们这个以物质的极大化为目标的时代里,如果存在以物质的极少化为目标的文化,设计的困难一定会以别的形式出现。而物质的极少化与现在广为推崇的极简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旋转楼梯的全景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用民居中“一线天”的窄巷子的方式为采光条件欠佳的小包间制造景观
商务包间与院落相连,天井的采光为包间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
利用建筑的空隙造景
将水景巧妙地引入采光欠佳的小包间,窄窄的立轴窗也为小包间引入了新鲜的空气
二层的通道区域,一个个温馨的包间在层层的叠瓦背后
应该说瓦库的设计有物质批判的成分。古民居的“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都是因为物质相对匮乏而产生的生存智慧。如果设计以物质极少化为目标,那设计思维就将进入另一番世界。不为装饰而装饰、不为形式而形式,所有的空间为阳光和空气让路,为实用让路。瓦库没有物质的表现欲,将人与自然连接,对两者进行安抚和协调,让人们的身体在这里得到休息。
现代社会中,建造永远像刚竣工时那样光鲜亮丽、光彩照人的环境是设计的主流。瓦库却坚持着自己,它里面所有的物质都与时间一起活着,也经历着时间。当我们看到古民居因为风、霜、雪、雨的创造而形成的质感,会感动于这些能和人们一起老去的建筑。瓦库里每一片新瓦和每一块新砖都经过打磨。新的直角被磨圆了,加入了自然的痕迹。仿佛是时间老人把这些生涩和锋利都抚摸了一遍,一切都平和下来,材料与人亲近了。
如果我们回到建筑产生之初,就会发现建筑并不是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对象物,而是介于主体与世界之间的一个媒介。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这个原点并不一定要背道而驰,建筑依然可以运用新技术达到与大地共生的目的。如果室内设计也站在这个原点,那设计就将呈现另外一番天地。
有句俗语,打开窗子说亮话。室内设计也应该到打开窗子说亮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