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的回忆——牛公馆北京佳程广场店's Archiver

类别:餐饮与吧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4/2 11:27:00




设计 利旭恒
撰文 小麦

项目名称:牛公馆北京佳程广场店
坐落位置: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佳程广场 
面积:250m2
设计时间:2011
主要材料:青花瓷大碗、筷子、茶色镜、橡木、LED光源、中国黑大理石
项目设计:赵爽
助理设计: 季雯 
摄 影:孙翔宇

  “眷村牛肉面”这样特殊的食物,当年明明是创新的东西,时光荏苒,多年之后却也被摆放在旧的架构底下,当作了老东西看待。当然这也是在台湾成长的孩子共同的记忆:昏黄而温暖的灯光,浓浓外省乡音的老板,满屋花椒大料与中药材飘香,大大的青花瓷面碗,每张桌子中间一桶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筷子筒,眼见着滚烫的热汤上漂浮的牛油,袅袅的热气升起,仿佛幻化了眼前的一切。大口咬下弹牙的面条,还有能够塞满整嘴的大块牛肉……停不下的美味,也停不下的回忆。

  这是20多年前的记忆了,那年的老张70岁,四川绵阳人,1949年跟随国民党部队到台湾,退伍后离家40年的老张用着对故乡残存的记忆拼凑出属于他家乡的味道,这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川味牛肉面了。年轻的利旭恒怎么会了解一个离家多年四川老兵的心里,那五味杂陈的回忆和思量。其实好吃非常简单,在老张那里,就是每回一大口一大口往嘴里送的,带着浓浓牛肉香气的面条,带给人们最实在、也最简单的满足感。

      这是一个靠着回忆中,零星的,却又强烈的感官体验“拼凑”而成的特殊空间

      一墙熙熙攘攘的青花瓷碗,就如记忆中的童年,热闹,又有些小小的伤感

  直到2011年在北京的时候,有位客户委托设计一个台湾牛肉面馆。霎那之间那种被尘封的满足感及所有跟面有关的回忆重新一起涌了上来。一个充满眷恋的回忆,一个在回忆中寻找童年味道的设计……

  于是,这个关于儿时回忆的空间,不需要高深的理念,也不需要怪诞的表达方式,仅仅是从心出发,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来讲述,或者说拼凑专属于那个年代的回忆。

  餐厅的色调非常自然、干净,水泥色的天花和地板,搭配了天然木色的家居。所有的桌椅均采用了最简洁的线条,还原原味的回忆,是此次设计的核心所在。

     最引人注意的是餐厅左侧,整片贴满“碗”的墙面。设计采用了在这场回忆中担当了最重要角色的青花碗。大大小小、图形各异的碗,以错落交织的形式排列在平面中。期间或浓或淡的青色,调节着这一面熙熙攘攘的回忆,与餐桌上的餐具形成了良好的呼应。

   天花是本案设计中另一个亮点所在。曲折环绕的灯槽,图腾一般盘踞在深色天花之上。顺着灯槽的走势,下端缀了许多“穗子”,犹如银河系一般。当灯亮起,星星点点,隐隐绰绰的效果让人联想到童年时代,从牛肉面里袅袅升起的,饱含香味的热气……面条还没上来,舌尖味蕾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回忆不免又来打扰了。

   在原汁原味中,设计师还创意地加入了tom dixon的经典吊灯。黄铜色的灯罩内壁,配合暖色光源,打造出怀旧而又温暖的用餐氛围,很好地契合了设计的主题。

   青花大碗、筷子、热气缭绕, 就是这家面馆的主题,遥想当年老张从大陆去了台湾, 二十年后利旭恒从台湾来到了大陆。关于这次的设计,也仅是用老张的笨方法来拼凑当年在故乡的,吃面的回忆而已。  

  这次的设计是台湾设计师利旭恒对外发表的第一个含有两岸历史回忆的牛肉面馆设计作品,期间包涵多种大时代儿女情感的意义。台湾独有的川味面食、京城文化,以及与那段老兵故事的混搭,就是设计师为这段两岸凄美回忆刻意制造的情感联结。

      一墙熙熙攘攘的青花瓷碗,就如记忆中的童年,热闹,又有些小小的伤感

      一墙熙熙攘攘的青花瓷碗,就如记忆中的童年,热闹,又有些小小的伤感

       tom dixon的经典吊灯,以现代的方式表现着回忆中昏黄的暖光

      tom dixon的经典吊灯,以现代的方式表现着回忆中昏黄的暖光

      热气混合着浓浓的香味,那袅袅升起的是儿时璀璨的记忆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