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餐饮与吧 来源: 设计杂志 时间: 2011/7/8 12:53:00
设计 余平
撰文 董静
工程名称:瓦库5号(郑州店)
坐落地点:郑州郑东新区
参与设计:马喆董静
主要用材:瓦、陶地砖、旧木料、
麦草白水泥
面 积:1200 m2
摄 影:余平吴永长
竣工时间:2009.8
瓦,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的重要组成,但是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它开始慢慢远离都市生活。当它作为设计师的精神指引时,不仅有人们对童年的情感记忆,对农耕文明和大自然的眷恋,更有对建筑和环境的反思。瓦这个设计元素蕴含着无限的深意,而这个元素又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从中可以看到世俗生活温和而粗糙的质感。当深刻的个人体验与集体体验相碰撞时,设计就有了艺术的高度。设计师余平将自己对家园的守望和实践在瓦库这样一个原创作品之上,是以纯艺术的形式对室内设计的一次探索。郑州瓦库是一个以瓦为设计主题的茶馆,让人们在钢筋水泥森林里找到了慢慢享受生活的栖所。熟悉的瓦在设计师手里变成一页书,被悬挂在墙上;倾斜的瓦屋顶变成一面墙,直立在身边;瓦片托着一个蜡烛,或者顶着一朵小花……设计是把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陌生化,进行再创造,这就是设计应该具有的力量。
瓦库外立面
古民居是偶然幸存下来的标本,给世人提供了人、自然和房子和谐相处的范本。设计师在十几年的古民居行走中,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一直在思考人们丢掉了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瓦库无论是空间的组织,还是设计理念,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后期陈设都凝结着设计师对古民居的思考。设计师将他对在古民居中行走中的感悟融入到设计之中,所以瓦库里有“街、巷、弄堂”甚至“一线天”,空间组织的“曲”和“动”让室内具有趣味性并有放大空间的奇妙效果。
为了在设计中正确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师在通风、采光等方面对原建筑都有要求。每间房间都要有窗户,窗户是室内外相联系的重要构件,窗户的玻璃要无色透明的,能够最真实地将户外的色彩和感受传递到室内。原建筑不能开启的玻璃窗都进行了改造,本色的透光玻璃窗可以开启,自然的光线、空气可以进入室内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大厅与包间都有吊扇和鲜花。旋转的吊扇与可开启的窗户相配合,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瓦库的设计就如同房顶上的瓦片一样,联系在一起的是瓦下的人和瓦上的天。
瓦库顶楼露台茶座
地面为红色和灰色的陶砖拼贴
由瓦叠加成直径达5.5m圆柱空间,成为整个室内空间的中心
民居形式的收银台与瓦圆柱相连接
一片瓦变成一页书,悬挂在墙面上
瓦库的生态设计并不仅仅局限在通风、采光、材料等技术层面。而是通过设计营造人对阳光空气的细腻感受,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引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阳光在设计中产生戏剧性的变化,在室内感受到的阳光是经过设计师精确计算和设计的,已经不是通常意义的自然光线。顾客可以看到阳光通过“一线天”撒在室内的瓦墙上,产生有韵律的光影。可以看到阳光通过立面上部的方洞照射在室内,产生神秘的光影变化,让人们感受到诗化的自然。
瓦库的设计中,没有使用装饰材料,用到的仅是朴素的瓦、陶地砖、旧实木、麦草白水泥。这样的乡土材料民间匠人的手工艺,呈现出细腻的触觉感受。瓦在白水泥的黏合下有规律的叠加成直径达5.5 m圆柱空间,这个用民间砌瓦的手工方式构建而成的具有视觉震撼力的操作间,形成空间的中心。与之相连接的店铺形式的吧台,贴近市井文化又巩固了圆柱体入口处的力学关系。麦秆白水泥的墙角被磨成圆角,作为踏步的石磨,作为洗手池的石碌碌,作为装饰的旧陶缸、陶罐……瓦库处处都是“手工”的痕迹。
墙上玻璃相框中装裱的是设计师行走古民居的摄影作品,相框以密集排列的方式覆盖大面积的墙面,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亦具有护墙的实用性。随处可见的现代陶艺作品让这个朴素的环境有了质的统一,也提升了现代品味。即使在洗手间这样的空间,都陈设有精美的陶艺和摄影作品,彰显瓦库整体环境的艺术品位。
包间通道,石磨盘作为包间的踏步
瓦用白水泥粘合,为包间围合了一个“阳台”
作旧的木柱上活字印刷字模形式的方块汉字构成瓦库的空间指示牌
瓦库包间都有充足的自然光线
通向四层的楼梯瓦墙和木结构
瓦库,就如同清茶泡在水中那样简单,营造一个令内心和愉宁静的环境。“为生活而设计”是设计师一直坚持的设计之本。尊重自然、以生活为本,这才是瓦库的设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