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中店——台北BARCODE+the DEN's Archiver

类别:餐饮与吧 来源: idc设计 时间: 2011/7/8 14:12:00



设计 甘泰来
撰文 焦阳
工程名称:BARCODE + the DEN
坐落地点:台北市松寿路22号5楼
面 积:683 m2
设计公司:齐物设计
参与设计:高泉瑜梁世伟
主要材料:灰砖、铜镜、黑镜、蛇纹绿石材、和平白石
材、风化木、马克瑞木皮、丝绒、马毛
设计时间:2009.02~2009.03
竣工时间:2009.04
摄 影:卢震宇
本案的基地呈“L”形,在空间上有诸多限制,也为设计师制造了不少难题。为了变不利为有利,设计师将原本不规则的基地分割成四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BARCODE、撞球室、the DEN 和露台广场,以“店中店”概念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表情,为顾客带来剧场般的视觉体验。

        入口门厅

        BARCODE吧台

撞球室
通过剧院入口一般的门厅,首先进入撞球室。设计师让空间的焦点集中于天花板的镜面伸展台,上下呼应的同时,无形中亦拉伸了空间的高度。长线造型在特殊间接光与镜面的反射下,不仅把地面的风景反射到天花上,还将室外露天广场引入室内,加深了室内外视线的联结。撞球室采用了大量的设计家具和创意小品,MarcelWanders设计的Skygarden吊灯悬挂在撞球桌的上空,透过灯罩内部优美的白色浮雕花园,再度表明模糊室内外界限的构想。裸露的灰砖疏密不同,与精美的室内陈设和点缀于空间的铜镜形成双重对比,不但呼应了入口门厅的墙体饰面,还贯穿在所有的空间隔断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点缀。

        有BARCODE望向撞球室

        撞球室,Skygarden吊灯悬吊空中,成为空间的亮点

        天花板的镜面伸展台将空间拉伸

the DEN
the DEN位于地块的左翼,是所有四个功能空间中最隐秘的位置。该项目的业主早期创立知名俱乐部品牌O.D(OpiumDEN),以新形态的娱乐空间引起上世纪90年代台北时尚夜店的风潮,the DEN正是设计师向品牌历史致敬之作。
the DEN用材以砖、木、石为主,设计师选用台湾蛇纹绿大理石铺地及吧台,这款早期台湾空间常见的石材,拥有鲜明稳重的色彩纹路,为空间催生出怀旧的氛围,以迎合设计师“轻复古”的空间基调。天花板立体拼接的木条转折到空间尽头,形成端景墙,利用木材不规则的拼接的手法衍生出特殊的镂空效果,使得天花板呈现出深邃挑高的视觉体验。在复古的风格中,设计师采用闪亮的材料作为细节装饰,宝石造型的边几、铜镜背衬灰砖、天花悬吊水晶灯,在灯光的衬托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the DEN卫生间门厅区

        the DEN 以砖、石、木塑造“轻复古”的空间基调

        天花板立体拼接的木条转折到空间尽头,形成端景墙
BARCODE与露台广场
BARCODE占据了地块右翼的一个长条形的区域,天花呼应了the DEN长条拼接的特色,起伏的间隙零星点缀一些光源,从而营造出酒吧空间特有情调。临街一侧的大幅落地窗将室外的街景引入室内,一幕幕人生百态在此上演。
露台广场满足了顾客对公共区域的一切要求,不仅延伸撞球室与the DEN的动线,从另一角度观看也微妙地扮演着撞球室与the DEN的休息门厅,透过窗口引入充沛采光与垂直排列的绿植构成明亮的暖房场景,同时也舒展了空间的视野。遮雨篷与花架铺砌铝塑三角板构成了天花装置,天光透过镜面或毛丝面铝塑板与大量的不锈钢手边,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
这四个功能空间各自独立运作,彼此又能通过材料、色彩而相互衔接呼应。整个项目利用各种尺度的内玄关作为空间的引导动线,在这些过渡区域中布置风格各异的摆设,仿佛剧场后台的道具间,顾客通过这些空间完成不同场景的切换,极富戏剧效果。

        裸露的灰砖疏密有致,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