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品牌的革新旅程——香港意粉屋连锁餐厅's Archiver

类别:餐饮与吧 来源: idc 装潢设计 时间: 2011/12/23 16:00:00




设计/撰文 何宗宪Joey Ho

工程名称:意粉屋(The spaghetti house)连锁餐厅
坐落地点:荃湾店,香港荃湾青山道,307 m2
东涌店,香港大屿山东涌东荟城,270 m2
青衣店,香港青衣城,283 m2
德福店,香港九龙湾,285 m2
主要用材:墙纸,灰镜,木纹砖,胶合板,红色喷漆玻璃等
参与设计:江肇文
完成时间:2006.12
摄  影:Graham Uden

  意粉屋(The Spaghetti House)是一家屹立香港超过27年的餐饮集团,在香港已成为人所共知的品牌。它之所以能够经得起风浪,依靠的除了食物质量、口碑、菜色具有吸引力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在芸芸食店中,保留一份新鲜感。从1979年开业以来,它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虽然已在中价西式餐饮市场中建立了领导地位,但也明白到要保持这种辛苦经营回来的位置,就必须再向前迈一步——为顾客带来新鲜感。我受邀为其旗下餐厅塑造一种崭新的风格,这也是其餐饮集团改革步伐中的一环。

  这次替意粉屋革新品牌的项目基本可以反映出我的设计风格。我认为,要革新一个传统品牌,往往比要设计一个新的品牌来得困难。若然只着眼于表面的“去掉企业缺点保留优良的素质”的话,改良一个新的品牌当然是简单不过的事。然而在现实中,几乎没有人可以有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公式。事实上,若革新的步伐走得太远,便会变成一个全新的品牌,甚至变得与现在的品牌毫不相干,但要是与固有的品牌走得太近的话,亦失去了改革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尺度上,设计师比谁都要拿捏得准确。

      德福店,以墙画及造型射灯来突出空间的连贯性

        德福店平面图

        德福店,别致的画镶嵌在玻璃中,形成一幅独特的间墙

      青衣店平面图

      青衣店,波浪纹天花令室内更有层次

      青衣店,点面结合,空间造型十分流畅

  意粉屋作为连锁式的意大利餐馆,在革新品牌方面,利用室内设计将用餐变成一种体验,将品牌变为实体,让顾客亲身品尝。这样的设计不单单是提升其市场地位,更强调了当中的独特性,并非流于一般市场上套模式的快餐文化。

       荃湾店,木条装饰贯穿天花及作为间墙的用途

      荃湾店,以红色及黑色作餐厅主调

      荃湾店平面图

      荃湾店,彩色玻璃灯饰被演绎得生动有趣

  正因此次要设计的是集团式的连锁餐厅,其所在地分布于不同地区,地域上的分隔也令个别餐厅有自家特色。我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构思出三项设计要点:
  1. 革新连锁店的原有观念。即使是连锁店,但每一所店亦会因为不同的地点与气氛而呈现出其独特的一面。所以,设计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利用了餐厅的位置因素。例如按餐厅不同的地理位置,并且针对顾客群,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和气氛。家庭式设计,注重热闹的气氛,摒弃拘谨;另外,富有情调的气氛,可与三五知己轻轻松松的畅聚一番。同时利用餐厅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对整个空间进行连贯地设计。

  2. 传统品牌的价值。在保留意粉屋传统的价值时,用上了当代的方法来演绎。例如把Tiffany独特的彩色玻璃灯,加上了崭新的演绎后,把精致的陈列品创造出另外一个层次,甚至把“她”变成了一种装置融入整个餐厅的部分。餐厅之中,一直运用着一个重要的点题“意大利人的幽默感”,而围绕这一主题所产生的一系列幽默壁画,亦被设计师重新运用,在这里既可唤起对餐厅的旧有记忆,同时增加餐厅内一份轻松气氛。

  3. 新的设计元素。当需要为品牌增加新价值时,必需要加入新的设计元素。设计师使用令人联想到“意大利面”的线状,把它变换成餐厅设计的重要元素。除了与意粉屋名称成直线的联络外,而意大利面条的可造性,亦成为了餐厅中不可或缺的精髓。设计语言可以有不同的演绎方法,如屏风、天花、背景墙等等,配合不同餐厅的主题,设计时可容纳更多变化。设计师就像一个厨子,利用意大利面这种主要材料,炮制出不同款式的佳肴。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