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惠灵顿国际机场客运大楼's Archiver

类别:建筑设计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5/21 10:12:00




设计 Studio Pacific Architecture in association Warren and Mahoney

工程名称:惠灵顿空港国际客运码头( Wellington Airport International Passenger Terminal)
坐落地点:新西兰 惠灵顿
建筑面积:2100 m2
参与设计:Nick Barratt-Boyes Marcellus Lilley Pamela Scott Nick Acton-Adams Ralph Roberts Rodney Sampson Claire Sharp
设计时间:2005~2010
竣工时间:2010.10
摄  影:Patrick Reynolds

  灵顿机场位于新西兰北岛南海岸线附近。作为这一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机场方希望能提高其配置,以便未来可以开发亚洲市场。他们请到美国Studio Pacific Architecture和新西兰Warren and Mahoney共同设计其新的客运大楼,以提高运载力。

  机场方对这个项目提出了两个极具野心的要求:它必须能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它必须是一个足以成为地标建筑的时尚设计。而新客运大楼就其本质,是对仅剩的小地块进行优化利用,它的意义也就是将所有可用的空间最大化。也因此,新客运大楼所受到的约束条件非常多,它必须考虑到与现存建筑之间的关联和飞机停机方位等等事项。

      屋顶鸟瞰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之一

     剖面图之二

  最终,设计师为他们带来一个出人意表的建筑——两块相互依偎又相互分离的“巨石”。它设计的灵感源自对惠灵顿南海岸岩石的模仿,这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致敬,远胜于一个抽象的架空造型。不同于传统机场客运大楼对于“飞行”意象的诠释,它被誉为是惠灵顿的代表。从设计的出发点,到最终的成形,让它变成了当地“地貌”的一个部分。

  雕塑般的外立面由铜制外皮包裹,外立面上的折痕,如同被海浪冲刷了千年。巨石的造型像一个避风港,深深地嵌在这边的土地上。整个建筑从外面看来是一个完整的体块,只有进入内部才能清晰地感到这是两个单体建筑。这两个单体建筑,都以开放式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而他们之间留出的缝隙——被设计师称之为“峡谷”,是这个建筑中最具戏剧性的设计。在白天,温暖的自然光线透过这个“峡谷”上的玻璃窗进入室内;到了夜晚,室内的光线又从裂隙中射向天空。入境乘客位于建筑的下层,出境乘客位于建筑的上层,而特意设计的玻璃小窗,联通了上下,在旅客之间形成有意思的互动。

      远观建筑,如同巨石

       外立面由铜制外皮包裹 

      外立面上的折痕,如同被海浪冲刷了千年

       外立面的造型一直延伸至室内空间

       开放式的休息区

  在线条硬朗的“岩石”建筑内,设计师希望打造一个蚕茧一般给人以温暖的空间。三角形的黄榆木嵌板营造一个柔软、温暖的视觉体验。而三角形拼接形成的几何感又与建筑的“岩石”外形相契合。这个有魅力的室内空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同时充满了人性的关怀。

  作为一个绿色建筑,它在设计之初,就将回收利用等可持续的元素考虑了进去。整个设计中,设计师使用了机场原用的机械设备、紧急电话,整修原有的通道等等。在这个两个新客运大楼内部,放弃了自动扶梯或者电梯,而是颇环保的使用步行坡道来连接不同的楼层,大大降低了成本。

  当安检程序变得越来越严格时,当旅客在机场的通过时间和等待时间被延长时,也许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旅客疲惫的心情得到暂时的缓解。

       特意留出的缝隙,被设计师称之为“峡谷”

       三角形的黄榆木嵌板营造一个柔软、温暖的视觉体验

       宽敞的休息室可供多人休息

       步行坡道代替了电梯和自动扶梯

       步行坡道连接了各个楼层

(编译:和维)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