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梦——黄山市休宁县双龙小学's Archiver

类别:教育空间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9/10 15:28:00




设计 吴钢、谭善隆

项目名称:黄山市休宁县双龙小学
坐落地点:安徽省黄山市                                
设计单位:北京维思平建筑事务所
参与团队:周涛、白云祥、于菲、孙海渊、樊路、王丽娜
休宁亭设计师:Vito Bertin
竣工时间:2012
用地面积:3,420m2 
建筑面积:771.5 m2(其中,新建筑建筑:507.6 m2,改建建筑:263.9 m2)
摄影师:陈尧

    双龙小学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双龙村,率水河与颜公河的交汇处。校区紧邻河岸,背靠30余米高的坞头山,村落西侧建有小学专用步行道,道路的北侧与小学主入口连接,南侧则直接与村口的小桥连接,主入口为学生上学的主要入口。沿河水岸未来将修建水步,同时供村民使用。小学东侧入口与南北向的村落主巷相连,巷道两旁的建筑多为2~3层,街道尺度怡人,村落的人流、车流交通汇聚于此,小学东侧入口成为学校与村落联系的通道。

     2012年9月19日,由北京维思平建筑事务所捐赠并设计的休宁双龙小学正式竣工。设计方通过出资出力的形式参与偏远困难地区的学校建设,希望能够直接改善孩子上学环境,使得学校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或者公共场所为村舍生活环境带去改善和新气象。同时,以项目本身作为出发点,研发出更高效、低成本、安全和容易建造的建造方法和建材运用,创造形成可复制的建设模式,以期让社会更广泛的受惠。

       新校舍全景

   新校舍鸟瞰图

      新旧对话

      朝南阳光板双层皮构造

      朝南阳光板双层皮构造

    建筑策略:双龙小学基地原有两排教学楼,考虑西南侧教学楼已为危房,无法完全容纳7个年级的小学对功能的要求,设计中保留距村落主巷较近、光线条件较优的东北侧教学楼,拆除并排的西南侧教学楼,沿场地西南侧垂直于河岸方向兴建建筑,新老建筑对望。但由于西侧围墙及树木的遮挡,校园的可视性并不高,为了增加校园的可视性,建筑一端出挑于河岸之上,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打开校园的西侧。新建建筑主要功能由建筑中部的7间教室和建筑两端头的活动空间组成;改建建筑承担生活辅助和教学辅助功能。

  场地策略:希望通过场地的设计,为学校带来新的教育思路,对小学生而言是尺度适宜的活动空间;对村落而言,学校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生态环保的场地。因此两栋建筑将场地划分为两个功能不同、大小尺度相结合的场地。既可以容纳教学组织活动所需的大尺度场地,又提供孩子自由活动所需的小尺度场地;利用场地的边缘、阶梯、栏杆等可依靠处,形成“边缘效应”,提供适宜孩子聚集并观察周围活动的空间;在学校的非教学时间,连接村落主巷的南侧的场地可成为村民举行活动的场地,如婚礼;场地与建筑之间通过有屋顶的走廊和建筑两端头的活动空间相连,为孩子提供遮风避雨的半开敞活动空间。 

    学校的设计与建造以科学化且具推广性的设计与研究方法为基础,减少建造活动对场地的破坏,对村落居民的影响,对学校正常教学的影响。建造活动尽量减少现场作业,建筑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到现场,组装搭建。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确保能耗及环境污染的最小化。

      活动空间

      明亮宽敞的教室

      双层皮通风构件

    香港中文大学Bertin教授设计的休宁亭

  建筑结构整体采用轻钢结构搭建,其特点是:工厂预制化强、自重较轻、运输方便、抗震性能高。建筑由48排间距1900mm的桁架组成。桁架中,竖向支持采用两根左右排列、截面尺寸为50mm×100mm的矩形方钢通,梁则采用两根上下排列、截面尺寸为50mm×70mm的矩形方钢通,钢通之间的间距均为70mm,钢通两侧均利用间隔的连接件固定。梁直接固定在竖向支撑的两根钢通之间,竖向支撑与地面直接固定。所有构件之间均采用螺栓固定。此结构方式使现场无湿作业,施工安装简单,结构搭建工期短。

  外墙维护材料采用岩棉保温板,保温效果良好且自重轻,使之能够悬挂于整体轻钢结构内侧,避免通过结构损失热量。防水材料采用聚碳酸酯多层板,此材料置于轻钢结构外侧,同时是建筑的表皮,材料本身的透光性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通透的表情。外墙维护材料与防水材料之间形成从南立面延伸到屋面的空气间层。在冬冷夏热的安徽地区,夏季,打开南立面底部的通风口或窗户,气流通过空气间层流动,起到拔风作用;冬季,关闭南立面通风口和窗户,空气间层则起到保温作用。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减少建筑能耗,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建筑的采光均采用聚碳酸酯多层板,与玻璃相比其优点是:自重轻,能够为教室提供均匀的漫射光,确保光线在投入教室后不会留下阴影。

  建筑北侧立面成为学校的展示空间,在创造自我认同的校园环境,加强对外宣传,吸引社会关注。

  双龙小学作为研究性的项目,设计方要的不止是一所小学,而是共享互动的希望小学:充分拓展小学的活动、场地,发掘当地使用者,建立循环网络;激发游客与当地交流,吸引外界机构的关注与支持。由学校带动村落,从而完善物资、资金、信息的循环网络,达到互动多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