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丁山
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南艺)成立于1938年,前身为南洋美专。1999年,它被新加坡政府提升为同等于理工学院地位的学府。旗下有视觉艺术学校、服装专科学校、表演艺术学校及少年儿童艺术学校四所专业学校。七十年来,在多民族同生共息,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新加坡,南艺已为东南亚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富有艺术革新精神的新青年。它兼容东西、学贯古今的教育特色,促使我要对这朵南岛奇葩一探究竟。
仲夏的星岛,漂浮于印度洋的波涛,从现代派的摩天大厦到独具岛国特色的民居,无不造型别致,色彩明快,为我们的探访之旅带来了无限的南亚风情。南洋艺术学院坐落在明古连街80号,与之毗邻的滑铁卢大街,素有新加坡的格林尼治村之称,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而南洋艺术学院的教学大楼仿佛一个横空出世的奇幻魔方,伫立在这条街的最显眼处。我惊讶于很少有一座大学的教学楼会如此坦然的面朝街道,立于闹市,不禁对南艺独有的艺术气质和大胆的现代作风所折服。该校舍落成于2004年7月,占地36 312 m2,共耗资11 500万新元。主体教学楼共分为3座:行政楼与视觉艺术学校、服装专科学校、表演艺术学校及少年儿童艺术学校,此外还有露天剧场、天窗画室、380座的小剧院、乐池、现代化画廊和一个可以做360°转动的钢琴池等建筑,应该说是一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的教学建筑。
南洋艺术学院
色彩明丽而轻快的建筑外部色彩,一如这个国家一样年轻而富有朝气
灯光效应为建筑在夜晚赋予了另一层视觉意义
灯光效应为建筑在夜晚赋予了另一层视觉意义
教学楼的设计讲求的是建筑空间的连续性,而南艺较为特别的是整套建筑在短短的一条街上被要求分成三块来建设,这在建造的初期确实为设计者带来了烦恼。所幸的是,设计这座建筑的不是别人而是新加坡著名的建筑规划大师刘太格博士。他是“新加坡概念”及“居者有其屋”的主要倡导者,同时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建筑设计评审委员会主席。刘太格一直主张用友善的态度来面对建筑,他在设计南艺时,将这种看似有缺陷的分割,当成一个良机来思考,按3所学校(视觉艺术学校与行政楼、表演艺术学校、服装专科学校)规模的大小将大中小三块地做了有机的划分,3块地总共约9万平方英尺都盖了大楼,利用楼顶来做为艺术作品展场、露天剧场,甚至是服装表演的天桥。这在通常的艺术学院建筑中是很少见的。他说:“除了给学生有活动的空间,我还要让路人也能从这些露天的活动中感受艺术的气氛,让他们不用看学院名字,就知道这是艺术学院。”刘太格博士利用这种空间的有序分布扩大了建筑对整个街道艺术氛围的影响,让人一提起明古连街,就想起这3座风格别致的南艺校舍。这也许正体现了南艺的办学理想,它不只是局限在培养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要用自身的艺术魅力去影响这个年轻的国家,要用无形的艺术力量,来完成艺术家们影响世界、改造世界的梦想。
强壮而富有视觉张力的建筑结构,有效的消解了建筑明快的色彩而产生的视觉薄弱感
强壮而富有视觉张力的建筑结构,有效的消解了建筑明快的色彩而产生的视觉薄弱感
阳光下的屋顶天台,具有雕塑质感的结构,撑起红色的网格状天棚
螺旋状的视觉结构,宛如印度洋中海螺,呈现出鲜明的海岛特征
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民族性,是彰明自我存在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它暗示着对自身文化传统与个性的一种醒悟与尊重,体现了大学示范社会的一种文化选择,由此也就自然提升了大学存在的一种品格。比如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哈佛,我国的北大、武大等,都在自身的建筑上留下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记。而每个来到南洋艺术学院的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扑面而来的热带风情,无论是建筑的色彩与形式,还是周边的景观,置身其间你都能感受到碧波椰林、白沙逐浪、晴空丽日的海岛韵味,东南亚无限的海岛风情在这里缓缓展现。设计者首先在色彩的选择上就赋有南洋画派的特色,以白色为基调,选择鹅黄、橘黄、土黄、海蓝等色彩有规律的搭配,营造出热带艺术的色彩。而从建筑的造型上来说,虽然主题建筑几何感较强,构成主义色彩较为浓重,但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其间蕴涵的是中国传统的阴阳相调的理念。例如在建筑的正立面突出的折线空间顶端有凹入的弧线玻璃墙面;左立面均匀分布的长条形窗户旁有一个单独的圆形窗户;主体建筑的前部和后部均为直线几何体,但在连接处却是一个环行的中庭,这些都是直线跟曲线的平衡,是阴与阳、实与虚的空间安排。呈现出这座建筑的文化定位。在空间分割上,因为新加坡地处热带,气候潮湿,所以充分利用南洋气候的特色,大堂的设计就是一个隧道,一个开敞的空间,不需要玻璃隔开,风从这里快速吹过,在此休憩特别的惬意,热带建筑的特色被充分突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楼里,年轻的岁月徒然掠过,青春的片段,艺术与梦想的冲撞都成为了生命中最具光彩的一部分。
追根溯源,南洋艺术学院新校舍的这种风格秉承的是南洋画派的遗风遗韵,幽雅、淳朴、闲逸的格调,渗透了中国艺术重神韵、重意境的精神,同时保持了西方油画在表现力上的豪迈强劲、雄伟深厚的气魄,既有林风眠的平和与诗意,又有凡·高的热情和马蒂斯画中的纯净色彩和愉悦情调。作为南洋画派创始人刘抗的儿子,设计者刘太格说:“我试图通过建筑艺术,来延伸南洋画派的风格,毕竟南艺跟南洋画派有太密切的关系。”从1938年建校初期只有14名纯美术系学生到今天培养具有创意与艺术人才的高等学府,南艺一直深深扎根在新加坡这片神奇的热土上,它是东南亚传统艺术始终不渝的传承者, 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新加坡这样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地域中,南洋艺术学院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民族的,传统的,虽然也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侵袭,但学校至今在艺术教育中都立足本民族的文化,水墨画、西洋画、雕塑、版画、戏剧、国乐等专业都有一批坚持研究和探索传统艺术的教师和学者,他们创作了有中国古典小说意味的现代视觉作品,排演了古典戏剧《红楼梦》,对古典和民族艺术不离不弃的创作精神是南艺发展到今天仍旧保持着自身特色的秘诀。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建筑内部的空间体现出一种与外部截然不同的视觉特征,精致而富有设计质感的视觉效果随处可见,配以明丽的是色彩又同时与建筑的外部视觉遥相互应‘
南洋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受到整个新加坡文化背景的影响,西方文化,殖民文化的烙印还深深存在着。整个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体系都是沿袭自西方现代艺术学校,尤其是包豪斯学院,很多教师都接受过西方的艺术教育,这就使南艺的艺术创作整体表现为一种融合了东方色彩的现代艺术,有更强的国际感,时代感,注重功能和实用性的结合。这座规模庞大的校舍,从临街的外立面看,它前部为正方体造型,而后部整体成阶梯状,几何体风格明显,从立面到窗户、楼梯的设计都是在做直线、折线的变化,好像是在做一种最简洁的立体构成练习,硬朗又不失灵动,理性中蕴藏着质朴的感性元素。其造型总让人联想到一只即将远行的白色油轮,只是暂时停靠在了星岛宁静的港湾中。这些都表现出传统的元素只是这一设计中的局部装饰,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件西方艺术设计理念影响下的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不过这一建筑充分诠释了建筑是一个完善的生物机器,是表达自我存在方式的一种肢体语言,它是空间、时间、造型的艺术,也充满由几何型、比例感构成的审美情趣。南艺的校舍旨在提供一个最理想的生活学习环境,有一种乌托邦式的探索,它期望将整个教学楼的建筑变成一个艺术工厂,艺术家的乐园,让无数的灵感在这里迸发,无数的艺术探索在这里获得光明。南洋艺术学院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也许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所这样的艺术学院,一片艺术的精神家园。
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的艺术都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晶。这一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开放的包容态度为这里的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热土。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的现代设计艺术多年来一直在以民族"个性"去抗衡"国际化"思潮,当代艺术家们吸纳西方式的语汇,但诠释的形象元素仍属于东南亚的地缘性本土文化,他们永远在寻觅自我,坚守着属于本民族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这样,东南亚的艺术即便是被置入国际化的大环境里,仍然会闪烁着异彩,走的长远走的灿烂。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