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轻风拂过水面——茗汤温泉度假村's Archiver

类别:酒店设计 来源: idc 室内设计与装修 时间: 2013/1/5 14:38:00




设计 陈源盛 曾锦玲

工程名称:茗汤温泉度假村
坐落地点:河北 霸州
基地面积:约12 hm2(第一期)
建筑面积:约13 000 m2(二层)
设计单位:C T Design 城市设计
参与设计:陈亚馨 安那力·哈肯森(Annelie Hakansson)
投资金额:约6亿台币
主要建材: 实木 石材 青石板 洗石子 卵石
摄影: 小雄梁彦影像有限公司
竣工时间: 2010.11

  近年来,大陆都市发展迅速,休闲旅游的需求量增多,观光产业成为积极开发的重点项目。藉由与北京及天津大约一个小时车程距离及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的优势,霸州被计划打造成温泉城,成为河北省环京津旅游圈内的重点项目。在整个温泉区内总共规划有6块开发用地被分配给6家投资团队,这其中就包括茗汤休闲度假集团。温泉城的计划从2007年开始,并在2010年11月开幕。

  如何藉由环境带给人在心灵感受上的丰富性,而不是依靠气派及豪华,来重新定义5星级度假旅馆的质量是我们关心的议题及立场。在这个思考上,塑造一个适合的环境是规划过程里首要的重点,然后在置入景观的主题与经验,最后才是建筑形式的考虑。对我们而言,最终的建筑形式只是在思考如何与周围环境形成融合而得出的一种结果。

  茗汤温泉度假村的基地大约18 hm2(第一期约12 hm2)。地形平整,没有太大起伏,呈长方形状;冬季的寒冷季风会从西北方向吹向基地,而夏季的凉爽季风则会来自从东南方向。此外,基地四季的气候变化分明,所以景观很不一样。春天宜人,夏季炎热时气温最高超过30℃,而秋天气候凉爽,冬季寒冷,最低能达到-10℃,但落雪时也是一景。所以如何将度假泡汤与环境在四季变化里带来的经验相结合是规划的重点之一。

      全区平面图

      规划初期全区模型

概念与想法:更多的自然,更多的永续
  在整个区划布局上,藉由重新塑造的地形来响应气候对基地的影响:在北面有较高的地形,如同屏障,以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季风;在南面则以低凹的地形引导夏季凉爽的东南季风进入基地。而不同的地形也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类型,并塑造了多样性的景观经验:丘顶-草原/山坡-树林/低地-温泉。最后环境形成之后,会馆及别墅在不同的地形置入,形成不同景观主题的群落,例如温泉会馆、湖畔小屋或是林中木屋。

  在景观布局上,水景在被丘陵围塑的低地形成之后,附近较高的丘坡成为林带,较低的坡地成为花带,湖畔较为平坦的区域则成为草地。以温泉为主题的会馆被置入于三种不同的景观之间;水、竹林、花三种景观元素由外向内围塑空间。

  在度假村里面,水是最主要的元素。从泡汤到SPA,从中庭内的水景到外围的景观湖及小溪,都是希望藉由人与水在不同层面的接触去体验水的文化。

  水的系统是将二次利用的温泉水加压至水景中庭的水墙及水瀑,由高往低、由内向外流动,由水景中庭流向外围的水池,再往下到景观湖,最后进入小溪流到终点的蓄水池后,再加压回流至内部水景中庭,最终形成一个循环系统。

      温泉会馆入口与周围环境。由环境着手再塑造景观经验;建筑的规划主要是在思考如何让空间与环境融合,让四季景观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经验

       温泉会馆与景观湖夜景。线性环状的建筑量体有如站立在湖面上

       温泉会馆入口及广场夜景。建筑的线性空间有如廊道置身在景观之间,从广场进入会馆前已经可以透过大厅看进内部的水景中庭

       会馆大厅室内望向入口正面的Café廊道。大厅置身在内外水景之中,空间向水平发展,让室内外能够延续及融合;空间的质量不是来自于室内的雄伟或豪华,而是来自环境带来的经验

       水景中庭望向大厅及餐厅。水的流动由高而低,从内部中庭流向外围的水池,再向下到景观湖及流进小溪,最后再回到中庭,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

      水池、水坝、水墙、景观桥。多层及丰富的水的表情

       水景中庭水坝

       临水景中庭,大厅窗边沙发区一角

建筑与室内规划:自然中的建筑,建筑中的自然
  自然中的建筑、建筑中的自然,这是我们会馆规划的主要概念。简而言之,它并不是一个从强调造型及风格着手的建筑。我们希望塑造一个谦虚的、能跟环境融合一致的空间,它的形式是不需要被强调及被注意到的。

  建筑形态的转换过程有3个重点。主要是希望找出能够与周围环境融合的最佳形态及与景观对话的最佳关系。

  1. 如何打散巨大的量体形成线性的空间,避免对环境造成冲击;
  2. 如何运用线性的空间让空间与环境及景观的对话能够形成最佳关系;
  3. 如何最后导成线性环状空间形成3度循环的最佳动线。
  建筑有如一个线性的环状量体,置入到基地里面并不会将环境盖掉,同时能带给空间与景观接近的最大机会。我们希望建筑空间本身就如同一个3度的循环动线,是一条能够将人带入及体验环境的廊道。
  温泉会馆的空间布局,基本规划为三个环状区域,主要是依据周围景观的属性来做配置。另外,地面的高层也跟随周围地形的高度变化提升,比如:北面大厅, +0.2 m;餐厅及泳池, +0.5 m;南面门厅, +0.8 m;客房, +1.1 m。
  三个环状区域空间为:

  环一,水区:大厅、Café、SPA及室内外泳池
  空间被水环绕,感觉像在水面之上。我们希望藉由相邻及延续的关系能够让室内的空间跟周围的水景融合;同时也藉由温泉在冬季会因温差而产生雾气的现象,塑造出让旅馆看起来就像是在水雾之中的感觉。
  环二,花区:餐厅 
  餐厅紧邻花区。包厢区的外围是花坡,用餐区及包厢走道则围塑以樱花为主题的中庭。我们希望藉由以花及干景为主题的景观来塑造餐厅的精致气氛。
  环三,林区:客房
  客房区在林带之中,空间被竹林围绕。之所以选用竹子塑造林带,除了因为竹林的意境能跟空间的属性相符之外,主要是因为竹林能够形成高密度的自然保护带,且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能够提供客房四季所需要的基本私密性,特别是针对一楼客房面对内部中庭的泡汤区所需要的隐密。

  我们希望这个度假村是一个可以让人在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都能够感受的环境。就像是会听到水声、鸟声及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能感受到温泉及雾气,也能闻到花的味道。

      Café廊道。空间位处于中庭水景之间,是会馆跨越景观连接北面入口大厅及南面门厅与一楼客房区的主要动线

      临东面水景中庭,Café窗边沙发区。室内材料以自然的素材为主,例如实木、藤,布料、卵石等,用以塑造放松休闲的空间气氛

      Café窗边沙发区一角。空间如置身在水景之中

      室内泳池区望向户外泳池区。空间位于水景中庭及水瀑中庭之间;对称的柱列塑造了空间的秩序,而不对称的天窗则在秩序中打破了平衡,创造出空间的趣味

       户外泳池区夜景。水区由室内延续到户外被水环绕,希望泳池能与周围水景融合,塑造出像在大水面上游泳的感觉

      水柱、泳池、湖面。不同的弧线形成了不同水面高度的界定

      SPA芳疗室及诊疗区之间的弧形走道

       临水瀑中庭,SPA个人芳疗室

      透过水瀑及格栅产生的光影变化

       更衣室内裸汤区。延续材料及使用的一致性,让室内外的空间形成一体

      更衣室内蒸气室

       餐厅干景中庭。空间被用餐区及包厢区围塑,以石条、卵石、花瓣为主题构成的景观中庭

        餐厅用餐区入口望向大厅。量体的使用及材料的变化形成了空间清楚的层次与界定

      餐厅用餐区。空间位于干景中庭与水景中庭之间,藉由景观、材料及照明来塑造用餐的精致气氛

      临水景中庭、用餐区窗边座位一角

       临外围花景及餐厅20人大包厢

       一楼面对竹林中庭的日式客房

      二楼客房临竹林中庭廊道。人在廊道移动的同时也是体验环境与景观的过程

      二楼面对景观湖的中式客房

      二楼客房临景观湖泡汤区。以景观为主,搭配实木、石材、卵石等触感亲近的自然素材,以塑造舒服、能够放松心情的泡汤气氛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