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撰文 黄靖
项目名称:扬州小盘谷会所酒店
业主:扬州市房产管理局、扬州泰达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坐落地点:江苏扬州市
建筑设计单位:北京华清安地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黄靖联合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结构/机电设计单位: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黄靖 金楠
室内设计:陈卫新 黄靖 金楠 由学来
景观设计:陈挥
软装设计:宋溪 陈卫新
总建筑面积:3620㎡(原有建筑1850㎡,新建建筑1670㎡)
客房数量:7间
建筑层数:2层
顶部结构高度:10m
竣工时间:2010
项目名称:扬州三间院二期四水堂酒店
业主:扬州泰达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坐落地点:江苏扬州市
建筑设计单位:黄靖联合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黄靖 金楠
室内设计:蒋晓春 金楠 黄靖
软装设计:蒋晓春
总建筑面积:2750㎡
客房数量:19间
建筑层数:1层(局部2层)
竣工时间:2010
2009年,机缘巧合,结识了扬州的朋友,考察研究了扬州的古城与园林。扬州泰达了解到我们曾做过成都宽窄巷子的保护改造,非常希望我们能够与之一起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发展做一些努力。经过几个月的沟通,我们受邀参加扬州的两个精品酒店项目的设计。同在扬州、同样功能,却因一在古城、一在新城,一为修缮、一为新建,一个诸多限制、一个天马行空,如何演绎、诠释扬州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园林精髓就成为我们共同的探索与期待。
扬州的私家园林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与苏州园林各有所长,尤以叠石著名。现存的扬州园林大多为清代所建,密布于古城和瘦西湖一带。最知名的当属何园与个园。然而另一处无法回避的经典园林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也确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其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因小见大;水池、山石和亭台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生深山大泽的气势,咫尺天涯,耐人寻味。陈从周先生在多部园林论著中都给予较高评价,堪称扬州园林与建筑的典范。
扬州的古城格局与风貌保护的相当完整,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空间也受到限制,于是政府在古城东侧京杭大运河之东岸建设广陵新城,成为扬州市重点发展的区域。在广陵新城一期完成的众多项目中,廖家沟的滨水绿化带设计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长廊,而三间院则成为其中的配套商业项目。
小盘谷精品酒店
小盘谷的名气虽大,然而喜爱园林的人却很难寻其芳踪,这座私家宅院与园林在近几十年可以说是历经坎坷,深藏在扬州古城的曲折小巷中。小盘谷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于徐姓人家后改建为私人宅院,后由其婿居住;民国初进行整修作为钱庄;解放后由部队接管作为学员宿舍。当时调查占地仍有5700余平方米,房屋66间。1958年政府接管设茶叶公司和茶叶加工厂;1973年改为政府招待所,复建了桂花楼,后又加建西北角的四层建筑;2000年由房管局接管作为办公用房,西侧住宅仍为招待所使用。进入新世纪,扬州市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大,陆续修复了古城内双东历史文化保护区、吴道台府、汪鲁门、琼花观、汪氏小筑等一大批历史建筑,小盘谷也进行了搬迁和初步整治,并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六批全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政府与扬州泰达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进行由企业介入古城保护与运营的实践。2009年9月小盘谷园林部分修缮完成,2010年9月宅院修缮装修与新建会所酒店完成并正式开放使用,小盘谷在百年后再度迎来辉煌一刻。
酒店主入口
从老巷子看庭院一角
新建餐厅与庭院
新建二层庭院
修葺过的宅院
小盘谷位于扬州古城东南,南河下历史文化保护区,临近何园。其范围南起大树巷,北至丁家湾,东西均与民居相邻,占地面积约为3650m2。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三进平房宅院;中部为厅堂,分为过厅、主厅和后楼;厅堂两侧用火巷分隔,东侧火巷以东即园林部分。园林又分东西,走进上书“小盘谷”的园门,即为西园。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池西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石阶,石上嵌“水流云在”。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住宅北侧,也就是文保的控制范围,曾经房管局修建了一座四层小楼作为招待所,高度、体量、风貌都对传统园林建筑有极大的影响,本次设计中将对其拆除重建。
如何将小盘谷的魅力原真展现,同时又使得传统建筑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我们经过反复研究,以“扬州一日,梦已千年”时空穿越的主题,营造出现代园林会所的保护、改造、经营的模式。在厅堂中展览、在园林中游赏休憩、在宅院中居住,另外在西北侧增加一座两层的小建筑作为会所酒店的配套功能。
水吧与庭院
老屋中的SPA
客房一角
卫生间
由于小盘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文物的范围内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在扬州市政府、文物局、规划局、房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将园林与宅院根据传统记载进行修复,并在2009年的9月完成,重现了“丛翠问茶”、“曲尺观山”、“桂花望月”、“桐韵修心”的精致园林景致(注:这四处分别是丛翠馆、曲尺厅、桂花楼、桐韵山房四组园林建筑)。在中轴线的厅堂部分,从大门、序厅、中堂、藏书楼,展现了周馥的生平事迹,大堂的匾额为当年慈禧太后御赐“风清南服”。西侧住宅部分和北侧改建建筑一起成为会所,将传统院落住宅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创造出“一眼千年”的时空交错感觉。新建部分建筑面积约为1670m2,地上2层1260m2,地下局部1层410m2:首层功能为会所酒店的入口、大堂及休息区、画廊、餐厅(仅为1个包间);二层为5间客房(4个标准大床房,1间套房),及水池庭院、水榭、小戏台;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厨房等。三座保留下来的宅院由于房间进深较小,庭院较大,都在功能上作了调整:第一进院“听竹”为spa;第二进院“观鱼”、第三进院“问松”为两处不同风格的套房。
扬州三间院二期四水堂精品酒店
三间院的得名始自南京大学的张雷老师,他在一期工程设计时,以扬州园林中的水、竹、石山中元素作为三组院落的主题,并以南京乡间传统农居建造方式完成了三组建筑,成为扬州独具一格的餐饮会所。一期餐饮建筑的成功使得二期酒店的设计要求更加提高,不仅要很好的延续三间院的水、竹、石元素意境,同时要与一期风格有明显的差异。由于项目时间很紧迫,设计时间不足1个月,而且要求低造价、短工期;好在业主方给与我们创作想象的空间,并全力支持与配合。于是我们在2009年12月开始设计,2010年1月完成施工图和室内设计,春节前开工建设,4月16日建成使用,也算是扬州新城的神奇速度吧。
三间院位于扬州市广陵新城的东侧,廖家沟西岸边的绿化景观带中,环境优美,完全与喧嚣城市隔离。二期四水堂酒店在一期餐饮建筑南侧,以一条小溪相隔。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九宫格,方正严谨,突出传统建筑的轴线、规制、私密。守在四角的四组院落围绕正中间的大厅,并用廊桥将五组建筑相连,简单有效的布局使得后期建造过程十分的顺利。
三间院二期建筑,依然延续了对扬州园林建筑的提炼与升华,继续在“水、竹、石”上做文章。四水堂酒店坐落在一片水面之上,白墙黛瓦映于水中;而连接建筑之间的廊桥和水中央的大厅均用竹子包裹,室内的装饰主材也用竹饰或复合竹材;整个建筑四个立面极少开窗,均向内院或侧院开窗采光,取义石材的方正简洁。
四水堂酒店水景
联接不同客房区的廊道
高端客房的私享庭院
将外部景观引入内庭院
公共庭院一角
由廊道衍生出大堂吧、水吧
客房区与廊道的联接
小空间的趣味
豪华客房内景
四水堂酒店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只用了80天的时间,有些设计的深化与修改只能和施工同步进行,特别是室内设计功能布局。面向夕阳的酒店入口是气派的竹廊,透过竹柱的开敞空间可以看到水面中央的大厅;左侧西北院落为对外服务区,包括多功能厅、会议室、贵宾休息室和服务间,有服务通道可以便捷的和一期厨房相连;右手西南院落是标准客房区,局部两层共有12间标准间;东北院落是两套豪华客房,各自的“L”形房间组合成方正的院落;东南院落为5间特色院落套房,每套有专属的庭院可透过院墙欣赏外面的水乡景观。四组院落围合的水中央的竹厅是酒店的大堂酒吧,客人可以倚靠在水边谈天说地。南北两侧的水中还设有两处竹亭,可提供会谈或茶饮。
小盘谷的设计历经2年,加上1年的精心施工,终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这次努力,不仅为扬州市政府在未来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作为整个工作团队,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型项目梳理出了工作方法。这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人都怀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尽最大限度保护了历史痕迹,同时在新的设计中并不一昧的仿古,而是找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在政府、投资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成了保护、规划、策划、建筑、园林景观、室内、装饰、展示、spa、酒店运营、餐饮管理等多个团队协同作战,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组建筑,却投入了众多人大量的精力与心血。
四水堂酒店与小盘谷的慢工出细活不同,在定位准确的前提下突出了“快”,但由于对市场研究的充分,以及三间院一期的影响,使得酒店建成之后获得良好的口碑;而且施工迅速、材料简单、格调高雅、配套完善,使得业主方经营得到了预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