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哲学——渥然居接待中心及样板房's Archiver

类别:居住空间 来源: idc 装修设计 时间: 2012/1/5 11:29:00




设计/李玮珉
撰文/周洋

工程名称:渥然居接待中心/样品屋
坐落地点:台北市新生南路
面  积:接待中心100坪(约330 m2)
样品屋100坪(约330 m2)
设计单位:李玮珉建筑师事务所
参与设计:接待中心:潘冠荣 郭典昌 林芝韵
样品屋:潘冠荣 林芝韵
主要用材:接待中心:塑料软管、玻璃、仿石漆、钢构、木隔栅
样品屋:橡木皮染色、石材、柚木、麂皮、布纹玻璃
设计时间:2007.03
竣工时间:2007.05
摄  影:李国民

  渥然居接待中心(售楼处)位于台北新生南路紧邻台湾大学的文教住宅区内。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即使是接待中心这样纯粹的商业产品,也不得不收藏起过多的功利色彩,平添一分中产阶级追求的物质之外某种自然平和的美学格调。

接待中心——矛盾综合体的辩证法
  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以最节省人力物力的方式建造起来,却要体现出建筑永恒的价值感——这就是接待中心,这种商业模式下背离建筑本质特性的矛盾综合体。

  渥然居接待中心位在热闹繁华的新生南路和安静幽深的住宅区巷道的交叉口。其基地的特点之一是“小”,它所要销售的是日后位于同一基地上的拥有14家住户的住宅楼。因此“小”是设计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从紧邻都市的入口步入,沿着池畔幽长的小径缓缓前行,逐渐远离身后的喧嚣。进入接待中心,经过洽谈区,继续向前便来到池中心四周环水的玻璃小屋。对于原本一览无遗的“小”基地,这种迂回曲折的动线无疑创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和纵深感。远离都市后又再次走向都市,但此时的心境却有如春雨冲润过般清净自然。此辩证法一。

       室内的墙面上延伸的爬藤图纹,自然、温情的艺术形式。廉价的塑料灯具散发着高贵优雅的气质

        接待中心的建筑外观。非建筑的图案方式将建筑立面的存在感彰显出来

       池中央的玻璃小屋,是建筑最深远最安静的区域,但却最贴近都市的喧嚣

       接待中心入口旁,植物向上伸入二层样板房的阳台,增加空间的穿透性

       立面上垂直的木百页,弥补了玻璃墙的单薄感,并强化了内外空间的分隔

       接待中心平面图

  不同于“减法”原则盛行时建筑立面大面使用玻璃,刻意消除其存在感的设计手法,接待中心反而为强化建筑外立面的存在感,用图案式的填补方式为其安上一张面孔,赋予一个表情。一层垂直方向的木百页,二层悬垂的塑料软管,甚至是水中央玻璃小屋内丝帘松软的纵向纹理,这些非建筑的图案方式却将建筑立面的存在感彰显出来。

  如果说外立面上线条形机械地、数学地、节奏感强的表达方式,闪现着上世纪60年代欧普艺术(Optical Art)的影子的话,那么接待中心内白色墙面上延伸的爬藤图纹,就会让人联想起18世纪末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时所倡导的自然、人文的艺术形式。外与内,机械与自然,冷酷与温情的对比,此辩证法二也。

       三组洽谈区座位之间,以白色的矮屏风简单区隔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在看似被束缚了手脚的基地上,利用矛盾对立方的特性,用辩证的设计方法,在对比冲突中创造和谐与自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想像空间,这就是设计本身。

样板房——空间未来性的预想
  样板房的空间规划,是对现有传统的标准房型设计的大颠覆。不再有不能拆除的承重结构,所有的墙体都可以依照房主的喜好就位,家具轻松随意地摆放,将个性化发挥到极致。如果愿意的话,将墙体全部拆除,使整个空间成为一个大通铺也未尝不可。

       楼梯的左右界面,正是建筑内外风格(欧普与新艺术)对照的浓缩

      样板房内,从主卫看向主卧室。垂直的线条感呼应接待中心建筑立面的设计语汇

      完全开敞的空间,家具轻松随意地摆放

       客厅的前方是阳台,其正对大门入口的空间规划,颠覆了传统的有关风水考量的思想

       样板房平面图

  这种想法看似无厘头,自由得有些过分,但它却为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预留了空间。当5年、10年或更久后,现有的空间尺度限制了生活方式的进步,那么就随着心意去改变吧,不要让心爱的家成为束缚生活情趣的囚笼。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