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体验——边际住宅's Archiver

类别:居住空间 来源: 未知 时间: 2011/8/15 16:28:00




设计 Jarmund/Vigsn覸s AS Architects MNAL〔挪〕
撰文 陈维亮

工程名称: Edge-House
坐落地点: 库尔伯特,挪威
设计时间: 2005年
建造时间: 2006耀2008年
客 户: Mona Jensen,Morten Isachsen
建筑 师: Jarmund / Vigsn覸s AS Architects MNAL
Einar Jarmund H覽kon Vigsn覸s
Alessandra Kosberg
协助: Claes Cho Heske Ekornaas
承包 人: AS Ventilasjonsservice
建筑面积: 160m2
摄影: Ivan Brodey,Nils Petter Dale

别墅仿佛降落于山之边际, 停在那里, 俯瞰着小镇, 突兀、 张扬、 与众不同。它立于嶙峋山石之上,以硬朗的线条、 夸张的角度、 平整严密的表面塑造出冷峻的形象, 与山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关系, 既互相对立着, 又好似有所关联。

这座别墅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南部郊区。业主是一对年轻夫妇, 他们对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要求: 要这座房子 “看上去能在里面拍詹姆士邦德的电影”。这样的任务似乎更能唤起设计师的想像力和创作激情。但从基地本身来看便已经很具有挑战性:基地面积狭小,从入口到山体平台处有 8m 高差。 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住宅已十分不易, 而且又要在有限的预算下造出一座符合业主要求, 或者说是“奇异”的建筑, 其困难可想而知。

        立于嶙峋山石上的别墅

        入口夜景

        别墅后山体平台形成的静谧小院

在如此特殊的地形中,建筑与山体的关系无疑是设计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挪威建筑事务所 JVA 为业主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解决方式: 他们并没有放弃高处的山体平台,而是利用高差, 将建筑用细钢柱支撑于斜坡上。别墅主要结构构件为钢结构,使得这样的结构成为可能。而纤细的钢柱从山体中伸出, 由角部支撑起整座建筑, 建筑的平面使狭窄的山体平台得以延伸, 而抬起的体量和连续的长窗又能从高处享受小镇美丽的自然风光。

入口无疑是整座建筑的点睛之笔,为了避免了对抬升体量的破坏和耗资巨大的爆破, 建筑师设计了一条直跑楼梯,从入口向上穿过建筑底部一直到达山体平台处。而且在设计中还特别隐藏了入口楼梯的节点, 保证了体量的纯粹。这一点就如同建筑外墙由抛光混凝土和玻璃共同形成平整表面与山石的丰富的自然形态形成对比作用一样,都使建筑形体更为突出,用一种几何的语言与凌乱的山体取得对话, 同时, 建筑倾斜的屋顶, 不规则的挑檐, 室内倾斜的墙面, 就如同 JVA 建筑事务所的其他方案一样, 都让整个建筑保有一种巨大的张力和冲击力。

别墅的卧室朝向山体平台空旷处,由周围山石树木围合起来, 形成一处私密领地, 卧室通透的落地玻璃窗, 山色尽收。起居空间面向小镇街道布置, 室内公共活动与窗外市井气息贯通于此,而巨大的高差使建筑与市镇保留了足够的距离感。 辅助空间位于街道一侧, 狭窄开窗使建筑对外展现了较为内向的特征。 建筑 “面山” 与 “面市”的两种表情表达出了对于静谧与喧嚣的不同态度。
        
        总平面图

        剖面

        东立面

        北立面

        西立面

        西南立面

        平面图

入口设置同时保留了场地的特征,激发出了体量和场地之间神奇的相互作用,“向上的”和“穿越的” 两种感受同时出现, 即 “爬山” 与 “进入房子” 两个动作一同实现。 由地面入口处通过楼梯到达平台再折而进入建筑的流线也使空间层次更为丰富。二建筑平面由平行于街道的走廊贯通, 卧室和浴室沿走廊两侧组织, 起居室位于一端, 两部分由建筑入口分隔。

室内由包层的桦木胶合板及天然的彩色纤维胶合板装饰, 亲切宜人。 而室内简洁的表面和具有金属质感的家具、 暖炉、 灯具等也使住宅极具现代感, 仿佛詹姆士邦德的休假小屋。

边际住宅面对特殊地形,采用极为合理而又精彩的策略, 让建筑与山体看似分离, 实际上融为一体, 而且其对场地、 功能、 流线都有很好的处理。 整体来说, 边际住宅在满足业主的需求之外,还以其形式和室内空间,增强了环境特质, 也很好的回应了山地住宅这一主题。

        别墅一角

        现代简约的室内

        现代简约的室内

        现代简约的室内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