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居住空间 来源: idc 杂志社 时间: 2011/10/8 13:20:00
设计┃隈研吾 〔日〕
撰文┃陈鹰
工程名称:三里屯SOHO样板间
坐落地点:北京三里屯工体北路南侧
参与设计:ASANO
竣工时间:2008年
摄 影:贾方
曾经胡同交织的老北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又朴素的,而今的开拓者们正在努力找寻这种内敛的记忆。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南侧,南三里屯路路西,即将诞生一个46万m2的商业、办公、居住综合社区。该项目由隈研吾(Kengo Kuma)设计,这得益于之前他与潘石屹夫妇关于长城脚下公社——竹屋的成功合作。富有东方韵味的设计理念恰好迎合了潘氏夫妇力图创造新北京新生活的前卫态度。在现在还是一片繁忙工地的项目现场,隈的SOHO样板间已然亭亭玉立,与背后的七八架吊车一起见证这个千年首都里最最时尚的地段将要发生的一切。
隈研吾的设计强调体验性和现象性,以取代形态性的直白。他对东方文化有过认真地研究,这也使他在成功登陆中国市场后并没有立即患上水土不服症。此次在三里屯的项目中,他试图表达对老北京胡同生活场景的理解。
自由弧线的建筑外皮下包裹的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自由”在穿行的场所,这种自由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寻以往的记忆。与城墙为伴、在胡同中生活的中国人对此有着深厚的体验。在胡同中行进,其实是穿梭在砖墙肌理所构筑的天地中。砖元素的形状、色彩还有那些活泼的透过树叶映在其上的点点光亮在眼前不停地滑闪。样板间一层的吊顶、内墙面通过大小不等的弧线机理给我们再现了这样的感受——一种线性空间里特有的流动感觉。水中涟漪般的不规则图案交织叠合创造出一个纯净的三维空间,韵律重复,看似随意内含秩序。地面的流光透过柔和的磨砂玻璃,将玻璃面上的水珠细节照得晶莹透亮。
金属材料的绞线并没有给人生冷僵硬的感觉。同样的手法在隈研吾的日本那须石头博物馆中也有体现,笨重的石头化整为零作为基本的建筑元素,通过间隔透空、层层组合的手法塑造了石头材料前所未有的轻盈姿态。
二层的商务空间极具现代气息。白墙面上镶嵌着自由排列的金属书架,外形是扁平的平行四边形,整体呈现出跳跃流动的感觉。长弧线的会议桌上配以细长的深色灯具,为整个袋形空间增添时尚的活泼气息。
SOHO三里屯样板间的建筑表皮用玻璃和板材交替组织,这样城市中的风景可以时断时续的进入房间,而这风景本身就是城市化运动过程中若干非连续的画面拼贴
样板间一层的吊顶、内墙面通过大小不等的弧线机理营造出一种线性空间里特有的流动感
样板间一层的吊顶、内墙面通过大小不等的弧线机理营造出一种线性空间里特有的流动感
此次在三里屯的项目中,隈研吾试图表达对老北京胡同生活场景的理解。自由弧线的建筑外皮下包裹的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自由”在穿行的场所,这种自由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寻以往的记忆
此次在三里屯的项目中,隈研吾试图表达对老北京胡同生活场景的理解。自由弧线的建筑外皮下包裹的是一个能够感受到“自由”在穿行的场所,这种自由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寻以往的记忆
白墙面上镶嵌着自由排列的金属书架,外形是扁平的平行四边形,整体呈现出跳跃流动的感觉
尽管线性空间使用功能相对单一,但依然可以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如游览西湖的苏堤、过独木桥、在木质的梯子上爬上爬下、顺着队伍鱼 贯前行、在10 cm宽的马路牙上作平衡木体验等等。样板间里的线性空间处理也是同样性格突出、手法多样,不断给来参观的客人带来惊喜和愉悦。
仔细品味隈研吾的空间,也许你能体会到“间隙”的力量,将常用的材料“粒子化”后又重新组合,于是具象体量便消失了。SOHO的建筑外皮是玻璃和板材的交替组织,这样城市中的风景可以时断时续的进入房间,而这风景本身就是城市化运动过程中若干非连续的画面拼贴,那又何妨用这种解构的方式品读呢?竹屋的外皮是有一定间隙的竹子,石头博物馆的外墙是一幅镂雕的石材杰作,这样做是为了让风、光和声音能自由的穿过,建筑便融入自然了。
居住样板间被安排在三层和四层,一切皆是素面登场,清新淡雅的风格极具东方魅力。顶面和墙面以白色调为主,家具的外形简约方正,质感宜人。与弧形外窗形成刚柔对比。房间内偶尔配以重色块面,生动活泼!纯净的室内空间隐含的是精巧的制作技术,块面之间的干净交接考验着设计师的构造逻辑。
前来选房的未来业主们在这里实现了一次游走的体验,也许从中能够找寻到某种记忆里的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实它们并没有消退,反而在日积月累里更加真实可信,且与时尚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