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建构——新加坡UOL Edge Gallery's Archiver

类别:展示空间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4/18 16:07:00




设计 Colin Seah
撰文 小麦

收稿日期:2012.08.08
工程名称:UOL Edge Gallery
坐落地点:新加坡
设计单位:ministry of design
设计:Tulsi Grover, Joyce Low, Angie Ng, Anita Shewchuk, Ron Sim, David Tan, Marcin Skolimowski, Daniel Aw, Noel Banta, Aliza
Suarez, Lolleth Alejandro, Allan Veloso
竣工时间:2012
建筑面积:910m2
摄影:Edward Hendricks CI&A Photography

      新加坡的经济快速发展催热了住宅公寓的开发热潮。大量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造成了售楼展示中心程式化的设计路线:匀质化的立方体建筑形态、玻璃石膏木材的使用、风格的单一、大量豪华元素的堆砌、与建筑理念毫无关联的内部空间排布等等。大量表情呆滞的建筑给城市带来了工业时代的冷漠气氛,同时也扼杀了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了联系与沟通。

      而MOD接手这个售楼展示中心就是要颠覆这种程式化、匀质化的现象,以“质疑、干扰和新诠释”来重新定义并构建建筑、人、环境之间的对话。本案售楼处位于新加坡城东的丹绒加东15号,是一个紧挨着马路的两层白色建筑。建筑场地周边有许多生长繁茂的树木,同时项目正好位于交通繁忙、嘈杂的十字路口,因此在不移动树木的情况下,场地因素为整体的建筑设计带来不少限制。如何在不破坏现有绿化环境的基础上,避开街道的嘈杂、获得充分的自然采光,同时又具备醒目的商业展示效果,这正是MOD此次需要解决的问题核心。

     连续性的“L”形白色墙体

     灯光通过与L形墙体相连的玻璃切面透出。售楼展示中心实现了建筑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灯光通过与L形墙体相连的玻璃切面透出。售楼展示中心实现了建筑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通过打破一些“常规”对世界的认知,重新建立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联系。而在场地环境,从中获取设计灵感,并寻找独特的潜力来作为设计的起点是MOD设计思维的独特方向。项目是一个包含沙盘展示及2个样板间功能在内的展示空间,分为两层,整体面积大约为900m2。MOD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还接手了包括内部展示空间设计,样板间设计和所有的VI设计。这是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体验,这也正呼应了MOD建筑师之“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为了规避种种周围环境、场地的制约,将这个不规则的建筑占地做到了最大化,同时又能与周边环境产生共鸣,决定采用“线性”为基本元素进行设计铺开。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的立面其实就是被规则纵向切割白色墙体,以均匀的节奏完成整个立面的框架。每个“切口”处由落地玻璃相互连接,形成视觉上半通透,而结构上密实的墙体。整个构成元素就像一个英文大写的“L”。墙体与玻璃间的节奏间隔让建筑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才刚,而内部的人也可以通过玻璃“安静”地欣赏到繁华的街景。

      建筑外立面的L形墙体投射到内部空间的地面和墙面形成图样,在室内外形成有效的视觉联系

      跟随“线性”的引导,分布在二层左右两边的是两个不同风格的样板房展示空间

     “L”形结构交错纵横,以一种解构的方式重组了室内空间

      线性的空间宽敞明亮,严谨而理性

      风格不同的两间样板房。整体设计简约合理,充满品质感

    风格不同的两间样板房。整体设计简约合理,充满品质感

    在设计建筑立面时,建筑师更特意将玻璃部分偏离了公路车流的方向,同时也存着机动车驶来的方向进行一个逐渐降低高度的处理,这样不但有效远离噪音、优化了建筑外轮廓,更使得建筑在视觉与体验上得到了统一,为前来的客户实现有效引导。

    整个“L”由建筑外部发散入内部空间。这种墙体与玻璃的L形排列被演变成“符号”投射到地面和墙面形成图样,并延续到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使得室内与建筑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视觉联系,也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套视觉识别系统。同时,这种“线性”的标示还具有引导功能。

  在这个7米高的内部空间中,沙盘展示和样板间展示被融为一体,并很好的模拟了高层居住的。沿着正对入口的台阶渐进,分布在左右两边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样板间展示。一个是为年轻家庭而设计的简约住所,另一个则是为了设计领域的单身专业人士量身定做的个性公寓。在通过对现代年轻群体对居住理念的了解后,设计师采用了较为现代简约的设计方向,以时尚和对空间的有效使用为前提,完成了样板间的整体设计。给人感觉低调而又不失品质感。

    项目以一种半穿透的状态,有效诠释了建筑与环境,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微妙的手法赋予了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认识,因此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