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展示空间 来源: idc 装潢杂志 时间: 2011/9/28 15:43:00
设计 | DnA 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撰文 | 吴韵
工程名称:小堡驿站文化中心
坐落地点:北京市宋庄小堡村
建设面积:2000 m2
建筑设计:徐甜甜 金仙 常秀玲
项目建筑师:陈英南
结构设计:韩武仪
设 备:宋学蔚
竣工时间:2007.11
摄 影:周若谷
众所周知,北京市通州区的宋庄向来是艺术家们聚集的地方,而小堡则是宋庄文化发展战略的重心。因为宋庄三分之一的画家都聚集在这里,所以这里又被人们称为——画家村。
如今,小堡已经拥有了50多家艺术机构,艺术家也有800多人。随着文化资源的储备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整合小堡的文化资源,包装、推介小堡的艺术家,提供展览、展示的空间,定期的举行拍卖活动,筹办小堡的艺术活动等,小堡村委会决定建立一个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于是,继宋庄美术馆的设计之后,2007年,由宋庄小堡村委会投资,取址原小堡村铸造厂,在这里准备建设另一个文化中心。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徐甜甜再次承接了这个艺术场馆的设计工程。而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栗宪庭也亲自命名它为——“小堡驿站”。
建筑外观
“红瓦面绿树梢”
建筑的外观与周边的民居很协调
水泥、日光灯、现代艺术品共同组成室内展示空间
平面图
建筑效果图
建筑模型
整个“小堡驿站”的设计工程历时4个月,于2007年 11月初完工。文化中心总占地面积3500 m2,其中建筑面积有2000 m2,它们分别由一个800 m2的展厅,一个300 m2的艺术商店,一个250 m2的储存布展,一个100 m2的办公室,五个350 m2的艺术作坊,一个80 m2的多功能室和80 m2的其他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
针对不规则的用地形状,综合琐碎的功能要求,设计者以独特的视角,用饶有趣味的七巧板的组合形式,将必要的各个功能空间沿着地段精心布置,并且缓缓沿展开来,呈现在人们眼前。纵向上,设计者则按功能将其划分为两层:地面一层,即展览及工作车间、办公空间等公共功能,以连贯的展览空间为主围合成一系列内院,内设多个小天井,空间层次丰富多样;二层则为五个驻村艺术家工作室构成的群落,以及为一个艺术家服务的艺术商店。
七巧板是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
建筑内部剖面图
建筑内部剖面图
驿站内部有多个天井
低层陈列室与高层陈列室在空间相互穿插
屋顶的风光是一道意想不到的风景
空间的游戏
建筑景观环境方面,由于周围主要是村民的民房,地面一层受民居密度所限,景观侧重于展览的艺术情景;二层的屋面平台高度正好处于民居院落的屋脊之上,放眼望去,中国北方农村典型的“红瓦面绿树梢”成为艺术家工作生活中最为入画的风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环境里,设计者巧妙地用Roof-scape取代Landscape成为风景,这里也可以说是整个建筑设计的其中一个亮点所在。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五个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和挑高的展览空间的七巧板式组合,使得每个工作室和展览空间都可相互呼应渗透——在保证各自功能独立的同时,也创造了视觉上的沟通,让参观者在展览空间里对艺术工作空间有所窥视。而艺术家本人也同样既是展览的参观者,又可以参与到展览内容中去。就这样,艺术的制作(Production)与展览(Presentation)之间如行云流水相互呼应,同时进行。
设计师采访介绍:
徐甜甜: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建筑城市设计硕士。2004年更是一手创立了DnA(设计与建筑)工作室。主要作品包括金华建筑公园6号女厕所、宋庄美术馆、鄂尔多斯美术馆、纽约中国广场艺术中心等。
id+c:从清华建筑本科毕业留学哈佛,四年的国外优秀事务所的工作,再到04年初回国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设计这一行,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徐甜甜:其实上,大学选择建筑专业时好像对它还没有太多的了解,幸运的是渐渐开始产生兴趣,创新与挑战是建筑最具吸引力的。
id+c:您的经历可以说是很多学设计的人梦寐以求的,您觉得自己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您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呢?
徐甜甜:建筑不是份一帆风顺的工作;每一个建筑实现的过程都充满挑战。
id+c:众所周知,搞建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对女性。那么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女性角色对您的设计和在工程中的执行力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徐甜甜:我还没有机会比较过,如果哪天我可以变身为男性,那么我可以仔细分析辨证比较得出结论。当然我更想知道哪一份工作可以做的不辛苦。
id+c:现在很多职业女性迫于现实的压力从做创意性工作转向技术性工作,如管理、制图、营销等。您认为这一现象是女性的本性使然吗?作为一个仍然站在充满挑战的创意性工作前沿的人您对她们有什么忠告呢?
徐甜甜:我没有发现这一现象。我的周围有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从事创意工作的女性。别忘了创造力是女人的天性。
id+c: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传统上认为女性是偏感性的人群,但建筑却是要求理性和逻辑比较多的职业,您认为这两者本身矛盾吗?您在从事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是否也经历了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还是说一直不断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呢?
徐甜甜:建筑本身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平衡,两者相辅相成:理性经验的增加可以更好的发挥感性的创造力。
id+c:在您的设计实践活动中曾有和艺术家合作项目的经验,那么您认为艺术家和职业建筑师的思维有何不同?您认为艺术家参与建筑能够给中国建筑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徐甜甜:建筑为功能服务,艺术否定功能;艺术家的参与能够提供不同的视角。
id+c:从您的多个设计作品来看,您是个非常注重空间设计的建筑师,并且您曾经提到常常把设计的过程当作剧情处理:峰回路转,柳岸花明。这种思路透露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理念,请问中国传统文化对您的设计有什么影响呢?
徐甜甜:我们的设计关注空间和功能的对应结合;功能决定空间的形态,更可能激发出饶有趣味的,戏剧性的空间体验,这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文学意境有相通之处。
id+c:繁忙的工作之余,您最享受生活中的哪一个部分呢?
徐甜甜: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