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徐岭啸
简历
1975年,生于香港
199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2001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硕士
2001年11月~2003年8月,在纽约的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Architects LLP工作
2003年8月~2005年4月,任职于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2005年5月,和姜汉雷、苏卓荣、Lance Smith一起创立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编者按:
生于香港而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徐岭啸一直对探索什么是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情有独钟。2003年,他来到了上海,并加入了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但不久后他便和姜汉雷、苏卓荣、Lance Smith离开本杰明·伍德的公司,创立麟研部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间,他们在上海设计了许多非常有意思的作品,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id+c: 你们公司的名字非常特别,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徐岭啸:我们公司的英文名字是zerolaboffice, 中文名麟研部就是根据英文意译而来,不过将零换成为了麟。这几个字确实可以反映出我们的设计理念及我们期待的公司发展方向。 “麟”表达我们希望公司所做的每一个项目都从零开始,力求有所创新,“研”表明我们希望能够一直站在设计前沿,探索新的设计概念,带动设计发展的潮流,“部”则表明我们期待除了可以在现有的建筑和规划领域施展拳脚之外,还可以渗透到产品、平面、广告等领域。
id+c:大学毕业后,你就进入了贝聿铭的公司,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他的公司?在他的公司,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吗?
徐岭啸:我是在香港出生的,虽然很小就去了美国接受教育,但对于中国文化还是非常了解的。而且到了美国以后,发现中国的背景变得更为重要了。这促使我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新中国的建筑风格。贝聿铭虽然是华人,但一直在美国接受教育和工作,我对于他在这样特殊际遇中如何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非常感兴趣,因此当有机会进入他的公司工作时,自然非常乐意。当时,贝聿铭公司聚集了一大批功力非常了得的资深建筑师,他们大多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历,无论是在对项目的控制力,还是细节的考虑方面,都非常有经验。在设计纽约最大的公立医院时,我们的主任建筑师让我们更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叫功力之深厚。当时,她虽然年事已高,行动有所不便,她却不用看图纸就可以了解什么地方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些前辈做事的态度、对于细节的考虑等方面都让我获益匪浅。
id+c:离开贝聿铭的公司以后,你就来到了上海,并加入了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但不久后你就和姜汉雷、苏卓荣、Lance Smith陆续离开了该公司,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当时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徐岭啸:其实,我一直想来中国发展,而当时,我正好了解到伍德设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在操作新天地项目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我和苏卓荣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其实,本杰明·伍德的公司是以规划见长的,但可能因为新天地项目获得成功的缘故,之后他们在中国却做了很多仿古的建筑。而我们由于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对现代风格的建筑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设计出较有特色的现代风格的建筑和室内空间来。
id+c:这些年来,众多像伍德佳帕塔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这样的境外著名事务所纷纷进入中国,在中国设计了许多引起争议的项目,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徐岭啸:在我看来,众多国际性的事务所进入中国,对于中国设计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一方面,他们在中国本土设计的作品,让中国的设计师,特别是年轻的设计师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这些著名事务所所设计的很多不规则形状和复杂结构的作品,在深化和施工等方面均面临很多技术性的难题,这给和他们合作的国内设计院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而我们之所以进入中国,并不是来淘金的,而是想进一步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新中国的建筑风格。众所周知,中国的近邻日本已经在建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有着优良建筑传统的中国更应该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当然,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是对新中国的建筑风格的探索,但我们还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什么是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的建筑传统和西方的建筑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我们期待中的新中国的建筑风格来。
id+c:对于新中国的建筑风格的探索已经持续很久了,却一直没有多大建树,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尴尬的局面?
徐岭啸:在我看来,设计是奢侈品,如果人们不是太富裕,他们是绝对不会去考虑桌子为什么不漂亮、为什么不舒服等问题。但现在中国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设计,因此,我们希望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真正的新中国的建筑风格。
id+c:你是学建筑出身的,如何看待建筑与室内的关系?
徐岭啸:其实,不论是规划、建筑,还是室内,都需要考虑很多不同的元素。由于是学建筑的缘故,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空间,但室内设计师对颜色的敏感和材料运用方面的娴熟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id+c:设计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徐岭啸:之所以选择设计这一行业,是因为每当我踏入办公室的时候,都会有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设计的冲动。对于我们而言,每一个设计都要有新的概念,不然的话就不是真正的设计。而一个好的设计师是需要不断变化的,他必须去不断接触新的材料、新的做法和新的空间感觉。在我们的室内作品中,酒吧占有非常大的份额,因为酒吧是能够让我们带进很多新的内容的空间。当然,不可能每一次设计都从零开始,但我们需要从另外的角度或者相反的角度来考虑更多的可能性,力求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从而保证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精品。建筑并不仅仅只是艺术品,他对具体使用者的情感、生活等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建筑师,有责任设计出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建筑来。
id+c:你来到上海已经4年了,在你看来,这4年上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徐岭啸:这4年来,上海无论是从整体的城市风貌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建筑方面而论,上海还是比北京保守,不过这几年上海的室内设计还是进步比较快的,一系列服装和餐饮的国际性品牌进入,输入了很多国际一线的设计,这对于提升上海的室内设计水平还是很有裨益的。但中国要想真正和其他设计强国同步,恐怕尚需时日。
id+c:对于未来,你有什么计划吗?
徐岭啸:我还是希望能够在建筑方面有所发展,而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不仅仅只涉及空间的感觉,还需要对材料、结构、机电、规范和最为紧要的光都要了解透彻。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会从开发商、政府管理者、普通使用者等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求让建筑在审美、使用、功能等方面各得其所。建筑是一个需要慢慢累积经验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