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薛力
福建地区多廊桥。所谓廊桥,就是建有桥屋的凌空过水通道。它由上部的桥屋和下部的桥跨组成。在福建中部的永安市青水乡,高山纵横,溪流众多,峡谷密布。为了方便交通,人们架起了一座座廊桥,仿佛仙人之阁飞越在溪流之上。木构廊桥的历史非常久远,青水廊桥按照桥跨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石拱廊桥和木构廊桥两大类。还有的桥跨,它的桥墩是砖石建造,但是桥跨却是木构的,其形式可以是上述的多种。因为桥墩和木构并无刚性连接,其桥跨依然可以归到木构一类。
01 三房村安仁桥桥屋及其南面化妆间
木构的桥屋
木构桥跨由于重量轻,与桥基的摩擦较小,容易侧移,在洪水期间更会受到浮力作用而被冲毁,加之木材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打之中,极易腐烂,因此人们在上面建造桥屋,借之增加压重,保护木构,由此木构廊桥逐步形成。
石拱桥的桥跨并不依靠桥屋来保护结构,但受到早期木构廊桥的影响也建造了桥屋。这些桥屋对石拱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有助于稳定性的提高。
在青水地区,桥屋一般采用木结构,并不采用砖石结构。它具有以下的合理性。
第一,这是材料的要求。在福建中部,林木茂盛,杉松之木随处可得,用它们建造桥屋,取材方便,施工容易,对自然的破坏也小。有的桥址附近还有专门的公林用于日后修缮。砖石则需要开山挖土,成本大,周期长,生态恢复也不如伐木快捷完美。
第二,这也是气候的要求。青水地区气候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秋常有雷震暴雨,为了避免潮湿闷热,桥屋势必要通透开敞,出檐深远,为了营造这样的空间,轻巧的木构更有优势。
第三,这也是结构的要求。本地区的桥跨虽说有石拱的形式,但多为木构。木构的桥跨是一种柔性结构,在使用中会因外力荷载而产生少量形变。因此,在上面建造自重大、刚性高的砖石结构并不合适,只有采用木构桥屋才能消解这种变形。
另外,采用木构桥屋还因为它技术条件成熟。廊桥的建造多在住宅的营建之后。青水的传统民居建在缓坡之上,采用低架干栏式结构,布局为合院加护拢型。为了利于排泄雨水,在合院和护拢之间,要用架空的木构过水廊相连。这个过水廊实际上就是廊桥。它下为排木桥,上为桥屋,采用穿斗木构,一间两柱。左右山面一头连着合院,一头连着护拢,前后檐内侧设置美人靠,形制已经非常成熟。它自然诱导了木构桥屋的形成。
虽说受到住宅结构的影响,但廊桥的目的是通行,自然有其特色。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取消了中柱,采用了四柱三跨的穿斗样式。这是因为屋架位于高高的桥跨之上,山面缺少固定之物,四柱能增加侧向稳定。四柱空间中,中间跨度可达3 m以上,两侧跨度只有1 m。桥屋双坡顶,两侧屋檐等高,铺小瓦。
为了能够安全的置放桥屋,桥跨部分要找平。如果石拱桥,或者在桥面平铺卵石,或者做成三合土。如果是木构简支,常在上部摆横干,铺木板。桥屋与这些桥跨并无榫卯上的连接,只因重力作用压在上面,是典型的分层建竖。
02 罗溪村鄞江桥
03 南面看三房村安仁桥
复合的功能
由于桥屋的形成,廊桥就不仅具备了一般桥梁的交通功能,它还拥有宝贵的室内空间。另外,桥屋的产生,也使得廊桥体量增大,形态丰富,富含景观特质。在这种条件下,劳动人民赋予了它多样的功能。除交通以外,青水廊桥还有以下作用。
其一,祭祀的功能。在古代,跨水建桥虽说是有益的事情,但毕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干预。如不禳灾祈福,人们恐会引起自然的报复。因此,人们便在河道附近供奉镇水的神灵。廊桥的产生,正好可以将神灵请入室内,便于人们添香进火。而神灵居于桥内,也可进一步庇佑廊桥的安全。因此,廊桥自然就成了祭祀的场所。
其二,观演的功能。廊桥扼守的水陆要津是人们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也是乡里守护神的居所。这方神灵所居的庙宇体形较大,并不在廊桥之内。为了利于进出的人们膜拜,庙宇的出入口正对廊桥。出于对神灵的感激,每逢节假日乡人都要演戏给神灵观看。戏台位于廊桥的另一侧,台口经过廊桥刚好与庙门相对。人们就在廊桥内与神灵一起看戏。廊桥因而就有了观演的功能。
其三,廊桥还是休憩的场所。廊桥桥上有屋,两面临水,清风和畅,景物宜人,是小坐的好地方。每当夏日暴晒,田间的乡民可进桥躲避暑气,一有暴雨来临,赶路的行人正好在此歇脚。因此,廊桥自然成为村落一个难得的公共休憩场所。
其四,风水上的作用。由于廊桥具有桥屋,它就不是一个不起眼的过水建筑。它的体量和形态以及周边的庙宇、戏台具有对峡谷以及村落空间进行弥补点缀的潜质,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风水上的意义。
另外,廊桥的空间也具备生产、贸易的功能。由于廊桥空间宽敞,它也是手工业者的劳动场所。一些在村子里施展不开的比如编竹篾等劳动场面经常在此上演。在有的地方,廊桥还是集市贸易的地方,俗称桥市。
水口的选址
为了充分发挥廊桥的多样功能,选址至关重要。在青水,廊桥一般位于峡谷中水流的出入口处,也就是水口。之所以如此,有着以下的考虑。
第一,这是标志地域的分界。当先民初到一个山谷定居时,为了能占领整个冲积平原,巩固自己的领地,常常借助山体的围合,在狭窄的谷口有所标示。此处建造廊桥,正好可以界定村落地域的范围。
第二,这是围合地势的需要。青水的村落往往位于一个山谷之中,四周群山连绵,只在溪流的出入口处有所陷落。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常用廊桥及其庙宇和戏台作为障景,勾连两侧山势。这不仅能将村落环境完形为世外桃源,也使得廊桥等建筑拥有山体龙脉的支持,是风水上的一个妙笔。
第三,峡谷口是财气锁钥。远古时候,先民们就意识到,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它的泛滥虽说可以冲毁庄稼,但也会留下大量有机物,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来年收成。因此,他们相信水中蕴含着财气。将廊桥建在狭窄的村口,可以守护着财源的进出。
第四,这是交通的必然。谷口是整个山谷的对外门户,水流、陆路往往在此并行,由此而入,在这里修筑廊桥,具有水路一体的先天优势。
另外,此处还是水利设施的集中地。峡谷的出入口,河流的宽度往往受到地势的约束相对较窄,高程或是最低或是最高。因此,这里是兴修水利的难得区位。在上游,人们一般围堰筑坝,提高水位,然后设置取水口,引流进入村落,灌溉农田,冲击水碓,其水经由田野村庄之后,重新汇入溪流。在下游,为了防止水流一泻千里,也会建坝蓄水,减缓水势。此处设置廊桥,可以观察水情,便于集中管理各项水利设施。
最后,这里往往桥基坚固。山谷的出入口山体相邻,山势对峙,水流收束。经过千万年的冲刷,这里河床深切,泥沙俱下,常常留下坚固的两岸,是建造廊桥的优良基址。
04 沧海村化龙桥桥屋及其桥头戏台
05 青水村永宁桥屋顶
06 青水村永宁桥上游的水碓
07 三房村安仁桥南侧神龛及其桥头庙宇
08 贡川镇会清桥
09 贡川镇山区廊桥
实用的布局
确定了廊桥的选址之后,如何布局是一个大问题,其核心是要利于廊桥功能的发挥。
为了满足围合地势、跨水连路的需要,廊桥的座向要与两侧的山体走势吻合,同时也要选择在溪流较窄处垂直过河。其特点是顺应山势,纵切溪流。一般来说,两岸山体对峙的谷口,溪流蜿蜒其中,总有几处河道与两山的连线相垂直。因此,这样的区位要求与现实条件是统一的。另外,除了考虑山形、水道以外,溪流中的拦水堰、取水口、水碓以及风水林也要和廊桥一起统筹安排,力求联芳济美,相得益彰。
庙宇、廊桥与戏台是三位一体、线性分布的,因此,如何确定戏台和庙宇的位置也要仔细斟酌。由于庙宇的神性,它的座向要优先考虑。其确定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其一,庙宇一般要背靠相对雄浑一点的山形,求其巍峨之势。其二,庙门宜对着进村的人们,以起到辟邪和冲煞的作用。
为了在唱戏娱神时便于乡民一同观演,并保证日常通行,桥屋基本采用三跨对称式穿斗木构。中跨较大,侧跨较小。其中前者可供日常交通,演出时则排列条椅,权做观众席。后者外柱柱间设通长条椅,坐卧两便,演出时可供疏散。有的廊桥是利用原有的石拱桥改建而成,两端并没有庙宇与戏台,这时候,乡民们就会在廊桥附近择址新建。用地一般位于比较开阔且利于交通和集散的地方,如青水的罗溪桥。
在廊桥的内部,镇水的神灵安排也有一定的规矩。为了方便祭祀和神灵日夜观察水势,镇水神灵被安置在廊桥中部的侧面,一般要在河道正上方,面对来水。神位通过木构出挑于桥侧,形成独立的小龛。
由于廊桥位于河流之上,风雨之日,水气交加。为了防止它们侵蚀木构,屋檐下部附加小披檐,有的一道,有的两道。它们和屋顶一起,使得廊桥似如带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农夫。
出于保护木构的需要,小披檐檐口高度较低,略微挡住了两侧景观。人行其中,其本上看不见左右的旷野,只能直视前方的庙宇和戏台,这无疑强调了它们的重要性。每当风和日丽,阳光经由水面的反射,分布于披檐内板,带来几丝灵动。而当人们落座于两侧的条椅,目光低平之时,庙宇戏台消失于视野,室外风光尽入眼帘。这种行为、视角与空间的变化,与功能的目的性息息相关。
镇水的神灵虽然坐在侧廊,但它位置较高,可供作揖跪拜。为了使神仙的视线直达远方溪流山谷,对面的披檐上被剪开一个缺口。从内向外看,缺口在光线暗淡的桥屋中格外醒目。口沿曲线流畅圆润,如打开的帷幔,似扁状的葫芦,也像佛龛的券口,仿佛能将天地的精华一囊而收。光线由此飞入,神龛上的雕像熠熠生辉。
神龛前有供桌,在其上方,常设藻井。藻井高度较大,因此桥屋上常常升起一个重檐顶。它由左右屋架的四根立柱向上延伸构成。檐下木构一般并不封实,光线从木构的缝隙中折射而入,精美的藻井也随之生动起来。这种做法一方面赋予跪拜的香客庄重的仪式感,另一方面也使得龛前的香烟从神像前方袅袅上升,由檐下缓缓而出。
除了在桥中设置神龛、藻井、重檐以外,两端入桥处也是重点装饰的地方。由于廊桥以两山作为出入口,檐口较高,对防水不利,于是在山面附加披檐口,形成歇山式。更为考究的做法是在这个歇山屋顶之上,再升起一个小屋顶,使其正面与入口保持一致,并将下部的披檐打破,形成牌楼式入口。
在青水地区,现存的廊桥有五座。分别是永宁桥、华龙桥、安仁桥、鄞江桥和白芑丘的廊桥。它们或者是石拱,或者木构,桥屋的形态各不相同,与庙宇、戏台的关系也是各有千秋。这些丰富的形态是劳动人民因势利导,在特定的条件下让它们充分发挥交通、游憩、观演、风水以及水利等功能的结果。
在青水附近的贡川镇、桃源镇、大湖镇等地,也有不少廊桥。由于地理条件文化环境的不同,它们或是在大河之上,或是在悬崖之巅,无不尽态极妍,表现出各自的风采,俱为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