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采风 来源: 室内设计装修杂志 时间: 2011/7/6 14:49:00
摄影•撰文 余平 董静
额尔古纳河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大兴安岭的交汇带,森林的雄浑和草原的壮美在这里交汇。曾经是游牧民族的母亲河,如今已是中俄两个国家的界河。河的左岸是俄罗斯赤塔州普里阿尔贡斯克区所属的旧楚鲁海图,河的右岸是中国呼伦贝尔市黑山头镇。历史上,这一地区就是两岸人民来往的通道和枢纽,如今这里已经建起了通商口岸,继续承担起交流的作用。黑山头,这个不大的边境小镇,在民国初年时,因为淘金和中俄边境的商贸往来,逐渐形成镇的规模。当时,镇上有各种商铺,后来又有了宝局、赌场等。
黑山头位于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与俄罗斯的旧楚鲁海图镇隔河相望,是两国人民来往的通道和枢纽
额尔古纳河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与大兴安岭的交汇带,森林的雄浑和草原的壮美在这里交汇
家家户户都用篱笆围起前后院,前院供人们起居,后院用来饲养牲畜、家禽
木刻楞民居屋顶覆以木片,院落也用木片围护
站在河畔环望两岸,可以看到风格一致的俄式木刻楞民居。“木刻楞”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是木头。紧邻大兴安岭,这里最不缺乏的就是木材资源,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等多种树木。建造木刻楞需要选用直径在20 cm、比较顺直的落叶松木。原木的长度要符合整个房子的建造长度,有时需要达到10 m左右。用来造屋的木头要去树皮、去枝丫,晾干后备用。木刻楞的建筑形式,简单来说,是由圆木两端上缺口互相咬合衔接垒叠而成的、屋顶覆以木片的木构民居建筑。这种木刻楞房屋一般不用铁钉,墙身原木的咬合则要通过“刻楞”来完成。上层原木下要用专业的铁钩式画线器钩出标志,按线凿槽,槽可以使上下层原木紧密咬合。盖这种木刻楞房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在上下两原木中间夹“茅蒿”,其实就是当地人就地取材采集的苔藓,晒干后垫在中间,用来增加密闭性和保暖性。这种木结构建筑,除了俄罗斯,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如北欧的挪威、瑞典、芬兰等地;北极地区,包括阿拉斯加、日本的北海道,也有相似的木屋。我国的木刻楞民居除了额尔古纳河畔,还集中在黑龙江的漠河、绥芬河,新疆的哈纳斯、吉木乃等地。
木刻楞民居,其风格沿袭俄罗斯传统,室内的布置和设施也多遵从俄罗斯文化。虽然屋外的道路泥泞,但木刻楞内部干净整洁,室内墙上钉上拇指粗的柳条或是板条,再抹泥墙,墙面粉白。房间内的间壁都是接有火炉的“火墙”,地面也用木板铺设。房间内有壁炉,墙上挂着耶稣像。院子里有俄罗斯姑娘钟爱的秋千。俄罗斯族十分讲究卫生,家家都有俄式蒸汽洗澡房,人人都有洗蒸汽浴的习惯。
早年木刻楞的建造都是直接在地上垒叠圆木,后来,人们发现圆木与土壤接触容易腐烂,影像房子的耐用性,而且基础不牢,房子容易下陷,如今大多用水泥、石块砌起一个宽约50m²、高约1m左右的地基
木刻楞房屋一般不用铁钉,墙身圆木的咬合则要通过“刻楞”来完成
小镇居住着蒙、汉、回、蛮、苗、俄罗斯等民族,还有日本人的后裔,但大家操着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
与其他俄罗斯族的村落不同,黑山头镇是个特殊的地方。除了多数木刻楞民居,还夹杂了土坯房、砖瓦房、木板房、石头房、地窨子。种类繁多的建筑,难以说清它们具体属于哪个民族。相同的是家家户户都用篱笆围起前后院,前院供人们起居,后院用来饲养牲畜、家禽,还有家家房顶上的土烟囱,这些倒成了小镇的特征。丰富的民居建筑形式暗示着这里的居民来源复杂。早在上世纪的战乱年代,逃荒的人还有闯关东的汉子来到这里就不走了,许多人与俄国姑娘结了婚,生儿育女。延续到现在,小镇居住着蒙、汉、回、满、苗、俄罗斯等民族,甚至还有日本人的后裔,但大家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他们亦仍保留些许不同的民族习俗。在这块如金的土地上,他们放牧、耕种、打鱼、圈养、做小商,和睦相处。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木刻楞,体现出一个民族在迁徙过程对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的艰难适应。民居的细节和内部的陈设与装饰,无不表达着两种文化碰撞之下的坚持与融合。一个下着雨的午后,我踏着泥泞的小路走到山坡上的墓园。这片墓园就是一个个微缩的木刻楞民居,栅栏和院落也做得一丝不苟。十字架和香炉被雨水冲刷地干干净净,不同的文化信仰在这一刻都已融入这片土地。
木刻楞内部干净整洁,室内墙上钉上拇指粗的柳条或是板条,再抹泥墙,墙面粉白。房间内的间壁都是接有火炉的“火墙”,地面也用木板铺设
镇上的人口不多,牲畜却又几千头,汉族人养有猪、鸡、鸭、鹅等,其他各族多养有牛、羊、马、狗
墓园是一个个微缩的木刻楞民居,栅栏和院落也做的一丝不苟
除了木刻楞民居,还夹杂了土坯房、砖瓦房、木板房、石头房、地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