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青城古镇'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室内设计装修 时间: 2011/8/17 15:01:00




撰文·摄影 余平 董静

行走在甘肃的土地上, 寻访古民居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经过戈壁、 沙漠, 也经过草原。甘肃省的经纬跨度大, 带来了差异性的气候和地貌, 缘此也造就了不同形态的古民居。走过了永泰古城、 八角古城, 土房子和土城墙围筑的生活、 沉淀的历史还历历在目, 滚滚的黄河水又把我们带到了青城。就像是行走在沙漠上看到的绿洲, 与永泰和八角古城给我们的震撼不同, 青城给我们的是惊喜。

黄河,从青藏高原越过青、 甘两省的崇山峻岭, 横跨宁夏、 内蒙古的河套平原, 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 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 横穿华北平原, 汇入渤海。青城古镇便是黄河河湾中的一地绿洲。这个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河床台地上的古镇, 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 可以充分地利用黄河水利资源,而又不受洪水和凌汛灾害,可以说是黄河水养育了青城。青城古镇的先民主要是明肃王时随部队移居于此的山东、陕西、山西及江南的军士和商旅。历史上的青城曾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 水运便利, 山陕津京等地客商云集。一条黄河水, 发展了商贸也灌溉了农田。当年青城先民制造的两架直径近30m 高的大水车将黄河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如今青城的农田早已依靠电力灌溉, 水车也成了父辈的回忆。

        青城是黄河河湾中的一块绿洲,黄河水灌溉了农田也提供了便捷的水运,使青城自明清时期就商贾云集

        在作者身后,是上百座古老的民居,近代民居也沿用传统建筑形式建造

        青城街巷为棋盘格局,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东西走向,宽阔通畅,小街巷相对窄小,顺主街对称分布

        高氏祠堂始建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占地面积2000m²,建筑面积400m²,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计20多间,“进士”匾额为咸丰帝所赐。200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祠堂木雕

青城古镇的民居建筑与永泰、八角古城中的土筑平顶房不同, 多元的文化使得青城的建筑形式融合了山陕、 津京地区的特点。同陕西民居一样, 房子 “半边盖”, 屋顶为单坡顶, 就像是两面坡屋顶从中间被切成两半, 没有屋顶的这一面的房体起到高墙的效果。雨水落到半边倾斜的屋顶后, 便顺着滴水瓦檐滴入自家院子的水窖里以备使用。单坡顶的房屋自四个方向围合而起, 形成类似四合院的院落。这样的四合院古民居在青城共有近 60 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 12 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 18 处, 残缺的有 14 处, 仅存门楼的有 16 处。这些宅院规模大小不同,其中有明代建筑古院落一处,清代 33 处, 民国 15 处。 青城古镇还有约 50 多处的近代民居, 都传承了古民居的建筑形制和院落围合, 沿用传统建材土、 木、 砖、 瓦, 朴素的材料交融在青城的历史文脉中。

罗家大院,是古镇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建筑, 共有 6 个院落, 其中一个院落现为镇政府的办公地点, 其他的 5 个院子经整修后作为旅游接待。这里保留了历史悠久的水烟馆, 院内的廊坊, 狭长的墙面上保留着 “五老观太极”紫气东来”“八仙庆寿”等为主题的砖雕壁画。罗家大院曾经过整修, 所以多了些人工痕迹, 少了些岁月沧桑。

        没有整修过得罗家老宅

        平民的房子没有华丽的装饰

        古宅一角

        彩绘窗花

        青城老人

大户人家的门楼、影壁、 墙面、屋脊之上都可见砖雕。门头檐下有四重带状砖雕装饰,有回纹、 螺纹、 器物等。墙面砖雕又以高氏祠堂墙面砖雕的耕读图为代表。屋顶的正脊与垂脊大多雕有花朵和图案。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斗拱、 额枋、 雀替、 门窗及帘架这些建筑结构上,高家祠堂、罗家大院的雀替雕刻极具代表性。木雕主要表现在青城古建筑中大量的木格扇门、 窗及帘架上, 其样式多为祥禽瑞兽、 植物器皿以及传统的装饰纹样。青城古镇的砖雕和木雕虽没有江南那样精细, 但它在拙朴中托物寄情,体现出青城重文轻商、 耕读传家的精神追求。

百姓的宅院没有雕梁画栋, 不过建筑形式亦与大户人家相同, 只是规模小了些。朴素的门头上大下小, 保护土墙不受雨淋。院子的正房和厢房差别不大, 透过简单的木窗棂彩绘的窗花隐隐可见,院子里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一挂门帘、 一组对联, 浓浓的生活气息里都表露着美好的愿景。

“镜带黄流学海明翻霞九曲, 崇兰叠嶂文峰耸挹露三宵” 、 “一川风月, 半院书声”, 大宅院里外高挂的楹联和匾额, 将青城古镇重文轻商的传统表露无遗。青城古镇自古重视教育,曾出过 10 名进士、 1 名翰林。经过历史变迁和“文革” 浩劫, 大多数的匾额及楹联都已散失,但城隍庙、 书院、 罗家大院、 高氏祠堂等院落的匾额和楹联仍然被保护和流传了下来。青城自古人才辈出, 时至今日这里依然延续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家中子女金榜题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四合院内正房

        雨水落到半边倾斜的屋顶后,便顺着滴水瓦檐滴入自家院子的水窖里以备使用

        很多院落门楼墀头上的砖雕内容是植物花朵

        高氏祠堂的墙砖雕“耕读图”

        人物故事题材的墙面砖雕

青城的孩子读书刻苦, 大人和老人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象棋对弈在青城最常见, 围观的比下棋的还认真。听戏应该是老年人最喜欢的了, 在青城可以天天听戏, 由民间自乐班子演唱秦腔,夜幕下男女老少围坐在街道上,吹拉弹唱, 很是热闹。

青城的昨天和今天, 都融入这生动的生活画卷之中, 让我们感怀。众多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筑和大量的砖雕、木雕落在青城古镇保留了下来的, 让我们感到惊喜。同时, 新的近代民居建筑也都是沿用传统的建筑形制建造的, 没有突兀的材料,所有的房子和院落都是由土、木、 砖、 瓦构成的, 更让我们为之欣喜。民居建筑传统的沿袭让历史成为一条线, 民居从明清走来, 走过时代的变迁,一直走到今天。

作者单位: 余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
董静 西安财经学院文学艺术系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