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峡谷中的村落情景图式——河南林州石板岩村落's Archiver

类别:采风 来源: idc 室内杂志社 时间: 2011/9/14 16:57:00




撰文┃杨晓林  郑青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河南省境内的太行山,壁立千仞,雄秀兼具。许多古老的村落掩映在大山之中,一幢幢的石房子依山顺势坐落在山崖上或山坡上,当地人为了适应环境而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的物化形式就是他们独特的石头民居和村落。

  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即使你从没有到过石板岩,也可以从民谣中听出来,石板岩的民居是由石头组成的。在太行大峡谷里,你不管走到哪个村,见到的都是石头房。关于这种房子,散文作家唐兴顺在散文《石板岩之韵》中写道:“此间人家所居之屋在全国乃至世界居民中也有异常特色,一律用石头建造。一座房屋只有门子、窗棂是木头的……像童话中的建筑一样美丽。”
  太行峡谷中的村落,有自己明确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体现则在于村落的地形、场、水、住宅和色彩。

  石板岩乡位于太行山大峡谷内部,高家台村背靠林虑山,面向露水河。高家台村将地形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沿山体建造建筑,整个村庄位于大山脚下的石坡地上,住宅多建为二层。我们将村落看成住宅的集合,将住宅看成由顶点、棱线、糟线和鞍点等立体空间的点线组成的要素,村落中任何两个住宅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微小的地形高差将平面中的线、点错综排列;建筑以迥异的线条和点错落的点缀在村落的三维空间形态中时,组成了富有无限变化可能性的线、曲线、面、曲面,构成了“错视图”般的高家台村。以高家台村为代表的石板岩村落,成功地活用原有地形潜在力所激发的形式,将其性格加以完美地表现,是对地形特征的灵活运用。

         太行山漫山遍野的石头就是建房的主要材料

        石头山上的石头民居

        合院、石头房子、石板顶,这是典型的石板岩山区民居

        宅子之间的空地原本是散乱的,但是在用地紧张的山地村落中都会被整修成一处生活空间

        建在山里的民居,结合地形是最重要的

        村中的小路与地形结合,以石头铺就

  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村落和村落集群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原因。石板岩乡326个自然村因具备共同的构造和组合,村落之间,村落内部的点、线和面之间构成了庞大的差异性和类似性的网络。

  高家台村落内部的场异于邻近村落,首先是由于村落具体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其次是村落适应具体的自然条件的方法的差异,而后者背后体现了地域性文化的差异。

  场的边界被适当的标示出来,那么内部就可以看做是它的领域。高家台村从物理性的特征上,将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充分地显现出来。首先,模糊地确定场的边界,边界是由不同形状、大小、高低的曲线和曲面构成;场的领域一般含有材料、色彩、住宅、水和人的活动等共同要素;若干要素千差万别的组合和变化无穷的边界搭配,村落整体重要组成的场,其多样性和丰富性令人差异。其次,高家台村落内场的边界只能模糊确定,模型性的边界致使不能确定领域的辐射范围,这或许是石板岩村落场表现出生动多样的直接原因。

  人们喜欢从路网入手探究城市、乡村的构造,原广司先生就认为“道路有无限的变化和深远的意义。” 高家台村道路网路的复杂,不仅源于地形、地貌,住宅适应自然条件非严格的法则,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无法将道路和空地区分开。高家台村落内部和村落外部的道路及网络如河流般赋有生命,将相通和混沌,秩序和自由诠释。

  高家台村背山,南向面水,村内两条山泉经改道流过。村落选址依据风水学“风水执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要领。村庄以水为定位轴线,选择有坡度的山脚或台地建村。水赐予了高家台村不仅是景观上的,更是当地小气候的恩泽——冬暖夏凉。地势高差和水道的畅通,露天的地面排水网络使村落成为童话般的住居场所;当地溪水多来源于山泉及地下水,水温冬暖夏凉,在炎热的夏季,流动的河水由于蒸发而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带走大量的燥热。村前露水河位于全村夏季进风口处,经过河水温润的凉风,降温效果更加明显。

        除了门和窗,建房的材料全部是太行山遍地就有的石头

        石板屋顶的覆盖下,是生长于大山之中的木材做的屋架

        一棵树的主要枝杆做了屋架,细小的枝条也不会浪费,在屋面中全部用上

        屋面上的石板的放置方法保证了雨水能顺利的流下

  村落通常被看成住宅的集合,住宅尽显了村落的地域民居特色和文化特性。这里住宅从两个方面定义:材料和建筑模式。以高家台村为代表的石板岩村落,建材主要是本土材料:石材、谷物的秸秆和树枝,就地取材成就了村落和环境的协调。

  石材是石板岩村落建筑的首选和主要的建材。石板岩乡大理石、花岗岩遍布林虑山脉,其中花岗岩分红、黑、花三个系列10多个品种,这也是村落天然的颜色基调。石板之乡,与木建筑或土建筑组成的村落相比,更易让人产生坚硬与永恒之感。

  谷物的秸秆和细小的树枝,在这里延续了它的生命和价值。高家台村落的住宅屋面中,在椽子和石板之间是被当地人称为“耙子”的结合层,由编织的谷秆掺泥土混合而成,保温隔热和耐久性均良好,使用寿命可达一二十年之久。同时,荆条也可简单编织成更一般的用途——活动的窗帘。

  如果说村落中的建筑是对小地形的变形和加工,那么在高家台村,可以说墙壁是地形个性特征的象征,是对它的强化或弱化。高家台村落的墙壁具有偶然性美学的共性,在宽松的尺度体系内,适应小地形和个体需求的差异特征,建造墙壁。所以由略显散乱的墙壁组合而成的高家台村落的住宅布局,恰构成了村落自身休闲自得的景致。

  墙壁的边界是明确的,和边界模糊、无限变化可能性的村落道路形成对比。墙壁承载防御和秩序功能的同时,明确地限定了内与外的自由。墙壁,成就了流水般的道路网络,保持了自然中的村落、村落中的住宅、住宅中的房间等内的自由限制。

  屋顶,是石板岩村落特色的体现。石板岩地区的村落住宅,屋顶以石板为瓦,一般一块一丈长、三尺宽、一寸厚;石板错缝覆盖,坡度较缓,一般介于15-25度之间。当地石材质地均匀,因自身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满足防雨和保证石板受力稳定的双重需要。石板岩村落住宅的屋顶因为独特的材料和地域性的架设手法,充分体现了住宅、领域、共同意识的差异。

        一户人家的宅院入口,石头做的大门也有严整的意味

        做工考究的石头小庙

        村中随处可见的石阶和石栏杆

        引水的渡槽也是用石头建成的,上面铺上石板,就是一条小路

        用于建房的石材是经过整修的,大而整齐

        小的石头稍做修整就用在了院墙和场院的围护上

  石板岩村落的色彩变化是丰富的,色彩体现了秩序,反映了人们共同审美意识。高家台村的地质主要是大理石、花岗岩,岩石自身的纹理及色斑是高家台村落色彩的主基调。住宅的材料——石材、麦秸草等主要是就地取材,且建筑的外立面少有涂色,墙体因红色石头与白灰相映,颜色多呈虎皮状。水是透明的流动体,又是混浊物的集合体。墙壁、屋顶、地面的色彩高度一致,在整体上保持了村落互融的一体感;同时,各部分都有微小的色差,阳光、空气、雨雾等自然条件或调和或加强了色彩的微差,使得整个村落色彩和谐有序。

  高家台村落整体的部分,地形、场、水、住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通过自然要素的光、空气、风等组织成有趣味的情景图式,并变化纷呈地呈现在外部空间形态中。这些构成了石板岩村落的独特地域文化风情,地形、场、水的差异,形成了村落形态的差异和建筑形态的微小变化,即使是村落中最平常之处,也在隐隐约约中闪耀着乡土的智慧和民间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