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王剑云
听说许家山村非常偶然,在进行杭州山地丘陵型示范农居课题调研时,和一位朋友聊到农居的地域性,他发过来一张许家山村石头农居的照片,我当即被吸引住了。不久后,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走进了这个石头筑成的村落,游走于石头铺地、石头界定的街巷中,间或闻及不知从哪儿传出的犬吠,偶遇嬉戏溪沟中的鸭群,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油然升起。轻轻触摸一下斑驳的石墙就像触及了已被凝固的时间,时间深处包裹着的许家山人垒石为家的故事渐渐清晰。
石头村的历史与布局
许家山村布局示意图
村口附近,池塘据说是采石留下的
村口
许家山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东部,距县城不足20公里。为宁波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形态最完整的石头古村落。已经很难考证是谁在许家山垒起第一座石屋了,据村里的大姓之一叶氏的宗谱记载,南宋末年,兵荒马乱,原居宁海东仓村的叶大卿父子避乱至此定居,叶大卿这一族与南宋宰相叶梦鼎为同一血脉。村里的另一个大姓张氏宗谱记载他们的祖先是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迁居至此。目前许家山村有277户住民,总人口720人,但常住在村里的仅为220人左右。村东南以叶姓居住为主,西北则为张姓居住为主,此外,还有王、胡两姓氏聚居。如今,与沧桑的石头村落一起延续下来的还有古老的农耕生活方式,留在村里生活的人们和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牵牛耕田,种茶、花生、土豆,也种番薯、芋头、水稻、玉米、高山萝卜;制番薯粉、酿番薯烧酒、捣年糕、做竹编等等传统技艺一一留存。
虽然许家山是个偏僻的山村,但是在一些历史文献中却也能找到它的名字。比如,它曾出现在明代朝鲜人崔溥的《漂海录》里:“廿五日乘船到越溪巡检司,廿六日过亭头港从越溪铺开始步行。过西洋岭、许家山、至市奥铺。铺中人馈茶数碗。”清代则有雅士徐镛诗《过许家山》:“豺狼蹲坦道,僻径绕寒山。无限斜阳色,来添霜叶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马蹄孱。深羡云中客,肩樵任往返。”当时许家山位于象山通往宁海县府的主要官道上。
许家山村人流传着“不到村口不见村”这样一句话。的确,村落选址于丘陵起伏间一处相对平缓的地块上,一路上由于山势遮挡一直无法远远地望到村落,直到村口才发现偌大一个村落隐藏在起伏的山丘之间。如此选址可能意在增强隐蔽性,也就是为了防御,这和家谱记载为避乱而迁居的说法相吻合。当地村民的另一种说法是他们的祖先认为此地“聚气”,也有人认为就近可取的丰富石材也是促使祖先定居此地的原因。
村落的整体布局看起来随意,但是分析下来却能发现一些特点:一是少数带院落(方言称道地)的建筑处于村口不远相对平缓的地段,其他建筑顺着地势往地形高处蔓延,在地形高差大的地段,背面的道路直通建筑的第二层。可以猜测村落起初在较平缓的盆地营建,规模变大过程中逐渐往地势高处发展了。现在叶姓聚居于东南张姓聚居于西北这样的格局也说明先来的叶姓占了平缓之地,后到的张姓往高处筑屋了,因为地形的走势正是往西北渐次升高的。二、道路和建筑顺应地势起伏布局,因而道路的走向线形不很规整。建筑朝向以东或东偏南为主。三、溪沟紧贴着建筑沿着主要巷道布局。在建筑与道路之间的溪沟既有雨水山洪排放作用,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也做洗涤之用。现在不时可见鸭群嬉戏其中,其乐融融。四、巷道空间的尺度较小,一般的巷道宽度均不足2 m,由于路面和墙面均为石材铺就砌筑,巷道空间的整体感很强。
村中的溪沟
村中的巷道
建筑风格与特色
就地取材应为民间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许家山石材资源丰富,石头自然成了建筑家园的首选材料。这里盛产的石材是一种玄武岩,有着清晰的层面结构易于撬动,石材的颜色呈青灰或青黄色,加之敲击发出的声音类似金属声,故当地百姓称它为“铜板石”。建筑的主要墙面几乎全用石材干砌,因为每块石头保留着原始的不规则形状和尺寸,故石墙面会出现一些有趣的图形,构成颇让人玩味的“艺术墙”。岁月的洗涤也使石墙上每块石材呈现出独特的色泽,组合在一起构成美丽的色彩效果。许家山的民居建筑多为二层,部分单层,两层的建筑常常设有檐廊。除了少数地处平缓地段的建筑为四合院外,多数建筑单进深长方形平面、进深较浅。建筑的骨架部分使用木材,采用抬架式筑法,梁架构件交接简明直接,少有雕梁画栋,值得一提的是木材的自然形状都得以保留。这样质朴自然的处理手法和不加打磨不加规整的石材应用如出一辙。由于外墙使用粗犷的石材,故墙面上的窗门尺度均比较小,建筑整体的造型非常封闭厚实。窗的形式丰富多样,从镂空石雕窗到木条窗直至简单的木板窗均有。镂空石雕窗是宁海传统民居里较常见的窗户式样,但是许家山的石材质地不适宜雕刻镂空,故这种窗子的用材是外来的,其质地色彩与“铜板石”有明显的差异。
交错的巷道两边都是垒石建筑
交错的巷道两边都是垒石建筑
村中的老人
人们把石头材尽其用了,除了建筑外墙,巷道的铺地、连接建筑物和道路的“小桥”等全是石头的。村外田野的挡土墙也是石砌的。许家山村建筑的风格依石而成,石材的质感、色彩及其垒砌的方式构成村落自然、质朴、粗犷、凝重的基本视觉特征。
建筑的木构部分
行走中的思考
行走在许家山村的石头巷道,眼睛被那些美丽的石建筑吸引的同时思绪也牵动出诸多问题:如何保护这些不在文物范围内却珍贵的民间建筑遗产?许家山村和不少传统村落一样,衰败的气息颇为浓厚。尽管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村落的整体结构、保存着多座石头建筑,但是随处可见的残墙断壁,废弃的房屋和空荡荡的街巷,昭示了村落已经老去和渐渐衰败的事实。怎样赋予传统村落以新鲜的活力?和许多偏远的山村相似,许家山村的村落格局和传统建筑保护问题不在于被现代化建筑冲击而破坏原有的整体和谐,它面临的问题是逐渐被村民抛弃而沦为司空见惯的空心村。事实上在村里已经难得遇见中青年人了,而固守这方石头王国的老年人们也总将会老去。如何去研究发掘许家山村石头建筑蕴含着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等这类问题也是许多美丽而破败的古村落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近年宁海县文物部门普查时已发现了许家山村,这个石头村落逐渐进入有关部门的视野,考察考证研究规划等工作正在逐渐展开。
垒石墙面极富艺术感
墙体的开窗
带着美丽的期许来到许家山,石头村许家山比想象得更美丽。只是这种美丽是脆弱的,离开时默默祈祷:但愿,这种美丽能够长传!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