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胶囊——美国儒科夫斯基考古与远古世界研究所办公室's Archiver

类别:空间改造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4/6/12 10:20:00




设计 Anmahian Winton Architects
撰文 李苏萍

工程名称:儒科夫斯基考古与远古世界研究所办公室(Joukowsky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y and the Ancient World)
坐落地点:美国 罗德岛
面  积:1394 m2
参与设计:Nick Winton Alex Anmahian Aaron Bruckerhoff Joel Lamere Makoto Abe Aaron Stavert
顾  问:RDK Engineers Richmond So Engineers GZA Shawmut Design & Construction Hines Wasser Associates LAM Partners
业  主:Brown University
竣工时间:2010
摄  影:Peter Vanderwarker Warren Jagger Jane Messinger

  位于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中心校区的罗德岛楼(Rhode Island Hall)建于1840年,是布朗大学最古老的几栋建筑之一。这栋希腊复兴风格的建筑如今被改建成为儒科夫斯基考古与远古世界研究所(Joukowsky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y and the Ancient World)的办公楼。建筑分三层。地下室设有若干办公室和一间教室。一层是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办公室,包括一间可以举行会议、讲座及活动的多功能厅。二层为一个两层高的大空间,沿着墙壁设置了图书展架及阅览空间;在楼层中央是一个类似楼中楼的颇具雕塑感的形体,容纳了6间办公室,其上的夹层为公共学习空间,两者之间以一开敞楼梯相连接。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夹层平面图

      剖面图

       室内设计元素分析示意图

      玻璃盒子结构分析示意图

考古
  如何为古老的建筑注入新的灵魂是一个不断被探讨的话题。对现存建筑的改造工程越来越多,一则是人们意识到建筑实体的保存对于城市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然而在修复改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太多有争议的话题。当一栋建筑物有着漫长的历史,若将这一历史呈现在新一代的使用者面前,无疑可以使之感受到岁月痕迹,了解与过去的种种联系。然而面对繁杂的现实,如何才能抽丝剥茧般地通过设计将这一历史呈现?面对一次次的改建修缮所加入的元素与特色,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又是应该放弃的?哪些“历史”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新与旧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是修旧如旧,还是强烈对比?最终修复改造的建筑所呈现的是历史瞬间的一幅幅快照?还是岁月痕迹绵延的显现?

  当布朗大学考古系的师生们得知罗德岛楼将会成为他们的新家时,专业使然,他们即开始将之作为一个“考古场地”来看待。有研究生对其历史与改造过程做了很详尽的纪录。为了能让建筑物显现出作为考古专业研究所的特色,业主希望能够在其中展示古物,但也很明确地表示不希望建筑物像博物馆。建筑师在两侧入口处均设置了开放的小型展室,配以专业灯光,展示考古发现的一些实物。在二层,一节原建筑物中的卵石墙被刻意暴露出来。它的外侧被新的光滑的石膏板墙遮蔽,仅仅留出一道狭长的水平洞口,如同展示艺术品一样展示这历史的遗迹。在两道墙之间隐藏着线形的日光灯,通过照明更加凸现了现存石墙的粗糙质感。在建筑物中还散落着一些造型独特的长椅,不难看出其所用木材上留有的岁月痕迹。原来它们是从原建筑上拆下来,是废弃的旧梁架的一部分,被考古系的研究生们制作成了坐椅。这些古老“遗迹” 穿插在富于当代语汇的建筑空间中,人们与之不期而遇,如同“时光胶囊”,使得观者思考;又赋予空间很强的场所感,让人们意识到这里是古学研究的中心。

  在这次建筑改造中,业主与设计师也同样为未来埋下了自己的“时光胶囊”。其中之一是埋藏在建筑物基础下面的一个真正的“时光胶囊”,其中包括一份该建筑的图纸。另外在一个新架设的钢梁上, 建筑师与项目管理者都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可以想像一下,当下一次的改建来临,未来的设计师们发现了这些记忆的碎片,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又会以何种方式将之展示给后世的人们呢?他们在建筑物层层叠叠的记忆中又加注了新的一层。

      罗德岛楼外观

      木条板的折叠错落自然地形成了阅读室的入口

       木条板的起承转合既界定空间、引导流线,又为刻板的四方空间带来流畅动态之感

       阅读室入口

系统
  没有玻璃幕墙,没有轻巧的钢结构,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老建筑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封闭而昏暗。而原本迷宫般的室内布局,无法再适应当代考古学研究所需要的开放且能促进交流的空间需求。因而如何将轻盈注入厚重,将封闭转换成开放,是罗德岛楼改建的关键。此外,业主最为关注的是如何能够通过室内空间的设计促进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我们的方式是建立一套设计语言,能够与现存建筑既契合又对比,以及在建筑内建立一套新的空间秩序,以支持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彼此促进……虽然‘建筑’外部被很小心地修复,内部却是整个将原有的结构和内容统统去掉,为新的语汇留出空间。”这一设计挑战了人们对于考古学的刻板印象,彰显了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的性质,鼓励不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也凸显该研究所作为考古学领域先进领导者的使命。

  建筑师采用约15 cm宽、2.5 cm厚的胡桃木饰面的木条,形成一系列半通透的隔板。通过木条板的起承转合,错落折叠,形成了多种功能性的形体,以此界定空间、引导流线,同时这有着相似而连续的建筑语言,为刻板的四方空间带来流畅动态之感。这些看似十分复杂的形体实际上是由同样尺寸的木条,以及同样的间距和连接结点形成的,有变化的只是木条的长度以及构筑的角度。同时数字化制造也为其带来更高的经济上的可行性。

  在二层中央的半透明玻璃盒子采用类似的设计概念,通过在不同高度上改变玻璃的角度形成具有动感的表皮。设计师曾建起1∶1的实体模型,研究不同透明度的玻璃,既要保证一定的私密性,也要能够让光线透过玻璃射入到办公室内。玻璃与木板条隔断的应用所产生的半透明感消解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界限,鼓励学者之间的交流。其构造与形式语言有着非常鲜明的逻辑,谨慎而又大胆地将一个细致精巧的内核嵌入到古老沉重的石头建筑中。

  具有当代感的轻盈的室内设计与古老厚重的建筑外观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了凸显对老建筑的尊重,新的室内木饰面板系统均与老建筑的墙面有15 cm的距离。这种处理方式也应用在木饰面板与石膏板墙的关系上。设计师称之为“尊重的距离”。

       在楼层中央的玻璃盒子容纳了6间办公室,其上的夹层为公共学习空间,沿外墙除开窗处,几乎被书架覆盖

     沿外墙放置的书架与窗前的书桌提供了一个开敞明亮的阅读空间

      敞开的空间设计以及天窗的巧妙使用使二层大空间充满了自然光

     位于夹层的公共学习空间

      木条板系统细部

光线
  罗德岛楼最初是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顶层的天光设计正是为了标本能够在自然光下展出。不过经过多年的改建,在开始此次改造时,天窗已经被完全覆盖。建筑师重新将它们纳入到设计中,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的开端即是如何分配及控制这一‘自然’光线。”

  根据不同功能空间的需要,一共设有四组天窗,其中最大的一组是位于夹层公共空间上的。由于夹层距离屋顶已经比较近,如果直接使用天窗射入的光线,会出现中间过亮四周较暗的结果。建筑师为此设计了一个双层的弧筒形穹顶,利用两层天花之间的开洞将天光从两侧柔和地导入室内。能够自动调节亮度的线状日光灯被设置在天光所在的洞口处,用以补充阴天时不足的光线,并且在夜间提供类似天光的照明。除天窗外,开敞的空间布局使光线能够透过外墙上的大玻璃窗射入,通过浅色木材、半透明的白色玻璃,以及白色墙面,反射到建筑物内部。

  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人工照明也受到精心设计。建筑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例如自动感应器能够根据室内是否有人活动自动开关灯具。此外,所使用的“智能灯”可以根据室内自然光线的亮度调节灯具的亮度。这些节能措施也是该项目获得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金奖认证的一个重要方面。

  (注:感谢该项目设计师、Anmahian Winton Architects事务所合伙人Nick Winton接受本文作者的采访。)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