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质感——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教学中心's Archiver

类别:空间改造 来源: idc 室内设计案例 时间: 2015/3/5 16:06:00




设计 〔荷〕Ector Hoogstad Architecten

工程名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MetaForum中心
坐落地点:荷兰 埃因霍温
面  积:26 912 m2
参与设计:Joost Ector Max Pape Chris Arts Ralph Sijstermans Ridwan Tehupelasury Kees Bongers Hetty Mommersteeg Arja Hoogstad Gijs Weijnen Victor Braat Wesley de Bruijn Ralph Noordhoek Sabine Alders Damion Schwarzkachel
竣工时间:2012.06
摄  影:Petra Appelhof Norbert van Onna Bart van Overbeeke

  在荷兰著名的学府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内,有着54年历史的建筑W-hal在今年完成了全新的改造,重获新生,也让这里成为整个大学校区的心脏地带、人气地标。充满浓郁工业气息的老旧建筑经历了整合、重置、转换、新建等多个步骤,蜕变成当下流行的新潮建筑,让人看到了建筑所拥有的无限可能,而这一切的创造者便是鹿特丹的Ector Hoogstad Architecten事务所。

  Joost Ector作为事务所的主案建筑师,即毕业于该校,让这个老旧的空间焕发生机与活力是他长久以来的想法,而对学校独特的情感造就了他对整个改扩建项目更具人性化的思维。

      区位图

       剖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原建筑W-hal建造于1958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横向构建,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厂,空间的高度也让这里成为一个灵活而高效的空间,为室内机械运作和各种实验提供场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建筑已经无法承载当下教学所需,打破空间掣肘,将这里变化成一个开放式的学习中心势在必行。于是W-hal变成了今天的MetaForum,开放式的区域,上下贯通。新的中央图书馆,大量的研究区域、休息室、餐饮区、商店一应俱全。而明亮的黄色也是Ector Hoogstad Architecten事务所处理旧建筑改造时重要的元素,色彩将空间点亮。在动线的处理上,位于二层的人行天桥将这里与周围建筑连通。学生通过桥梁进入到图书馆和其他位于一楼、地下一层的学习区域,也可以通过全景楼梯或电梯来到新设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

        原有的老建筑和新建的部分和谐共生

      新建部分如同飘在空中的巨大金属块

       玻璃幕墙让建筑拥有极好的采光

       大尺度的空间让环境更为宽敞明亮

       作为新建部分的重要支撑体——20根立柱将空间串联起来

      挑空的层高增加空间感

        开发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为自由

  加建于原建筑之上的全新建筑即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系的教学基地。这个新加建的建筑如同“飘浮”在原有建筑之上,由于使用材料的质感让其如同一个巨大的闪亮的金属块体。这种“飘浮”源自于极其微妙的由20根细长钢柱组成的支持框架。也由于此新扩充地下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它部分地保障了新建上层部分的重力平衡,也有效地调节了所有的技术设施。纵向的延伸让建筑在不同高度都有了精巧的景观,强化了这里作为主体空间的功能特性。

  由于建筑原有的外立面为非隔热的,在对整个建筑的革新和修复上,设计师细心地设计出一个新的方法,研制出了独特的绝缘幕墙,最大的特点是维护成本低和可逆的使用方式,也保证了外观没有任何变化。专家们表示,这种方式在以后相同类型建筑的改建方案中值得借鉴与推广。此外,气候控制的设备是内置在第一层的地板上,以更好地保存原有的历史屋顶和新增的设备,以此来恢复它昔日的辉煌。

       明亮的黄色点亮空间

       合围而成的小空间增加空间的私密性

        建筑的美感在于空间的铺陈表达

        不同的位置都有美丽的风景

(编译:和维)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