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赵崇新
撰文┃缪菁
工程名称:1933老场坊保护性修缮工程
坐落地点:上海虹口区沙泾路29号
建筑设计时间:1931年开始设计,1933年完工
工程公司名称: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沪)
竣工时间:2007.12
摄 影:贾方
是谁又拨乱命运的轮盘,
世界又回到照片的黑白时光,
建筑诡异的承载力将记忆带回那黄金的年代,
历史在这里发光,艺术在这里重生,梦里的上海,1933。
2008年11月15 日,“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开幕,主会场是位于虹口区北外滩的首家创意产业园区——“1933”。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优秀历史建筑,在吸纳外滩 18 号的高档奢华、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坊的艺术氛围,结合创意体验与创意生产,融互动与时尚为一体之后,已然成为了上海创意产业的新地标。
可谁又能想见,这座具有古罗马帝国时期巴西利卡式风格的建筑,其前身竟然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屠宰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这座曾经消失在城市淤泥中的建筑,在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曾经冷酷苍白的屠宰场已摇身变为又一个活色生香的名利场,设计的魔力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包括时间的面貌。我们不得不感叹建筑诡异的生命力,要去对这座70年后又涅盘重生的建筑一探究竟。
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是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C.H. Stableford之手的工业性质大楼,由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建造完成。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四周路环水绕,占地2.5 万m2,共5 层;设计呈方形,由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里面隐藏了洞穴式的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各个楼层之间上下交错,通过各种宽窄不一的通道相互连接,到处都是交错的楼梯通道,直筒的或弧线的,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它冷峻的英式建筑风格,融合巴西利卡式元素,曾以“远东第一”名动一时。整栋建筑的特点是采用了“无梁楼盖”的施工技术,柱子直接顶在天花板上,这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它解决了一般大柱上必须加梁的弊端,使可利用空间大大扩张。即使在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美国和英国。而“伞形柱”、旋转坡道等,都体现了建筑与建筑之间巧妙的配合。整个建筑都是马赛克地面,每层楼尽管结构复杂,但是水平地面都是一次性浇注。沿街立面全是花纹精美的镂空小方格窗,外观则十分典雅。从这些似乎毫不经意的精美的细部装饰中,我们能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这么流畅的空间,精细的组织,精密的房屋结构,卓越的厂房设计,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很不容易的。整个宰牲场的建筑堪称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
1933老场坊
1933位于苏州河两个支流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4座廊桥将外部方形立面与中心园区域进行连接
在尽量保留历史建筑原貌的同时,1933在重新修复的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构思为租户提供更多的实用空间
1933创意型租户之一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作品。充满装饰艺术气息的1933吸引了大批的创意人士,同时也为创意公司提供免费的作品展示空间
1933内部一隅
一层平面图
改造修缮后的“1933”在空间设计上仍保留了原建筑空间的气质。整个建筑群包含了沙泾路10号、29 号地块中的1 号楼至4 号楼四栋建筑。1 号即当年的远东第一屠宰场旧址,建筑最上方有一个直径6 m的大型顶棚,光线由此渗透进整个楼房。顶棚下方,是一个占地981 m2的中心圆大剧院。剧院采用了磨光玻璃作舞台,成为楼内最为奢华的地方。那些当年供动物行走的专用通道,现在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打上几道光,斑驳下记忆也随之慢慢上升,远离了视线。昔日的屠宰场,如今成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地,想来一样的物欲,却已经换了人间,却也叫人为之变换了心情。阳光从大剧院顶棚照射下来,半阴半亮,内部空间神秘而幽深。建筑顶层全部采用玻璃:白天,阳光一泻而下;入夜,抬头可望星空,这里将是各种前卫艺术的会演殿堂。
2 号楼建于1935 年,当时作为宰牲场的化制间,即病畜、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的处置场和焚化炉,现在则改建成公馆,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的烟囱,现在是整个“1933”的制高点;3 号楼是设计制作中心,2000 m2,原来是工人宿舍;4 号楼是过去的仓库,现在为设计与教育中心。老场坊所有的墙面将不用涂料,通过打磨的方式,呈现它70年的历史痕迹。内部设计采取时尚与传统结合的工艺,用木质的材料柔化水泥地冷峻的风格,给人一种强烈的时尚而又前卫的感觉。
负责改建的中方总设计师、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崇新关于“1933”的改建,写了一篇名为《磨出来的水泥世界》文章,他将1 号楼形容为“根据‘宰牲’工艺流程而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认为任何建筑都有三个生命:功能的生命、结构的生命和文化的生命。而这个宰牲场建筑的功能生命已经结束了,我们今天的改造不可能让其百分之百的留下来,只要让人能够回忆起当年的历史片段就够了。“没什么棘手的,就是清理干净,不作任何处理就好了,建筑本身就很有魅力,千万不要乱加。” 这是他对“1933”的改建最精练的总结。他要擦去粗粝混凝土外的灰尘,还之以辉煌,他要建立一个最纯粹的平台,将建筑本身与功能剥离,艺术家进来也可以,奢侈品牌进来也可以,做成博物馆也可以——“这就是一个插座,录音机插上可以用,电视插上去也可以用。”
建筑和混凝土桥的相连,为1933营造出迷宫般的效果
几何图形和光影的交织效果烘托出1933的恢宏气势
1933经历风雨,但其雄伟的建筑结构以及自然的工业艺术设计风格始终完整如一
中心圆区域原始的洞穴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
中心圆区域原始的洞穴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
中心圆区域原始的洞穴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
中心圆区域原始的洞穴车间、老式城堡过道、独特的桥廊和坡道
“1933” 作为汇聚建筑设计、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型企业的“创意生产中心”,营造了上海的时尚中心、上海自然形态历史博物馆、老上海影视拍摄基地已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景观。
历史与时尚就这样在这个迷人的建筑———工业时代的城堡里得到完美的交汇,“1933老场坊”施施然地穿越时空而来,一个城市的记忆由此得以继续……
审美、艺术和文化的精致品味
顶面图
空中舞台顶部
1933空中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