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传承's Archiver

类别:时尚 来源: idc 室内设计网 时间: 2011/9/2 14:54:00




设计·撰文 岩本胜也〔日〕

 在聊LABEL 之前,我想先谈谈EMBODY,EMBODY 主要是以实现商家、顾客和操作员的目的为目标。而在LABEL 中,主要是为了实现作为设计师我个人的理想,即以“通过设计实现整个社会的快乐”为目标,并致力于制作。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大,但只要有恰当的切入点,就可以实现。设计师除了职业道德和对美的形式及意义的追求,还需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感。当然,设计师的责任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而我的理想得以实现的切入点,就是材料。




设计应该是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的产物,但是我们设想一下在物质匮乏的地区或者年代,人们对自己居住的房子还有意无意的也在进行设计,这时的设计更需要智慧,在物质匮乏的前提下,要节省开支并获取材料,来盖房子。这时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材料。我说的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日本当然也不例外。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可以将不起眼的材料变为宝的。如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建筑材料,以及大规模的材料加工厂,好像给设计师提供了很多的选择和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忽视一个原则,就是“美”或者“艺术”和经济实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当我们享受物质的丰富带来的便利生活的时候,往往忽视一些“美的本质”的东西。艺术家比设计师觉醒的要早些,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重新组合成家具或者艺术。而我们的眼睛往往盯着新材料和新技术。因为我们总认为设计是时尚的行业,我们总是在和时间赛跑。容易错过和艺术更接近的方式。艺术也好,时尚也罢,既然要达到“通过设计实现整个社会的快乐”,就不能简单地追求设计的形式。设计应该更有力量,成为整个社会的纽带。





我属于比较执着于素材的那一类设计师。有些雕塑家看到原始的石头,稍加改造就可以变成雕塑作品,中国的根雕艺术更是如此,在自然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材料的限定性之下,进行创作。与这些比较类似,我一直都很关心“现场的优质端材”和“技术的传承”。来自材料加工厂的端材,木材、石材或者布艺,无论是什么材料,总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下脚料”,这些端材由于难于处理,所以与其花费时间加工再利用,不如直接废弃,这样在时间和金钱上可能更合算。可是,这个合算是针对材料加工厂的眼前利益而言的,但对于整个社会,这些材料废弃掉当然是不合算了。而且,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中,不乏很多优质材料。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不起眼的材料工场中的“下脚料”,在我眼中就像根雕艺术家手中的树根一样,并不缺乏艺术表现力,可以进行再创造。越是了解制作的人,应该越了解这种现象。日本传统的工艺人在材料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大量的端材,但在日本工艺人技术传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偏差。再加上制造的国际化和价格竞争,最终导致原本符合日本国情的加工方法越来越少。如果这种情形持续下去,技术就会衰退。长远看,端材的大量产生和废弃,对于技术和材料都是一种浪费。这是社会现象。我们设计师应该有责任,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美的追求上。








设计不仅仅是拿来主义的贴图工作,设计应该是一种制作过程。到目前为止,我是享受制作过程的设计者。在纯艺术创作中,有架上绘画也有装置艺术,我们的工作更接近装置艺术,不是在平面的墙面上拼贴材料,而是“场地+ 材料+ 情感”。这才有了制作的过程和制作的快乐。通过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令材料甚至是端材,演绎出精神文化意蕴的形态。在“材料+ 情感”的制作过程中,材料成为一种媒介,传承着制作工艺,表达着情感。可以将端材经过现代的工艺进行再加工,变成家具;也可以将端材杂乱无章的形状进行分类,积层,并加以照明,端材让墙面有立体感而变化丰富。因为对端材的加工和利用,设计过程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LABEL 就是希望通过系统的设计,利用技术和材料,当然也包括端材,把应该保留下来的东西通过设计的力量世代传播下去。比如我们曾经做过的MATE-RE-INNO 和SHIN-GI这两个项目。都是系统设计的尝试,也就是说,设计的理念是贯穿始终的,小到一件商品,大到整个运作过程,都是要强调什么是应该保留下来的东西。在反复强调的过程中,这个声音才能被放大,设计的纽带才能起到作用,辐射到整个社会。其中MATE-RE-INNO 就是利用制造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端材,进行空间和产品设计的一个项目,从制造到商品化再到LABEL的商店里贩卖流通,整个过程我们都贯穿了下来。而SHIN-GI 则是一个与制造业的师傅以及技术者通力合作的一个项目,同样很有意义。

(翻译:李颖 编写:董静)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