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照明设计's Archiver

类别:照明 来源: idc设计期刊 时间: 2011/8/3 12:48:00




设计 中泰照明法国Concepto

工程名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照明
坐落地点:杭州
主设计师:Roger Narboni, 万虹
设计时间:2007.12耀2008.12
竣工时间:2009.01
项目规模:21 km(两岸景观带)
摄影:贾方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全长约1794 km。褪去交通重道的光环,奔波千年、流经无数城市的京杭大运河渐渐归于平静。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淡出人们视线的京杭大运河以全新的姿态强势回归。2008 年,设计师们用光为杭州段大运河重赋新生。

当江南的清丽由点点灯光来演绎时,立即成为一场点线之间的光影之舞,如一幅由现代手法演绎的古朴水墨画。历史和现代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以光之名。

灯光打造杭州“塞纳河”
2007 年,杭州市政府决定用灯光来打造杭州市中心10 km 长的运河沿岸夜景,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杭州“塞纳河”。2007 年底,中泰照明集团受当地政府邀请,为京杭大运河杭州10 km 主干段提供整体夜景规划并予以实现。中泰照明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客户需求,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邀请Roger Narboni 先生,担任该方案的主设计师,并组成超级项目团队,这个团队中,中泰照明就像是电影的制片人,Roger 是电影导演。

通过对运河夜景的现状分析,对运河和杭州的地形和历史研究后,设计团队提出了运河整体照明的设计主题———“光之乐章,水墨丹青”。杭州的历史、的地理都与水文紧密相连,运河作为杭州城市庞大水系的一部分,贯通西湖、西溪、钱塘江,孕育了一方水土。

        夜色里灯光初上

        蓝绿光将河边的景观带映衬得格外静谧

        远处现代建筑上的“画框”

法国人的中式情调
在“光之乐章,水墨丹青”的设计主题之下,10 km 大运河景观带中所有的内容,都被赋予了新的意境。近20 座不同时代、体量、材质和色彩的桥,100 多幢现代建筑、60 多个亭台楼阁以及水系支流、无数植物、城市雕塑,还有众多景点,怎样在同一幅水墨画上和谐展现,成为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

光是这幅水墨画的灵魂。设计团队最终选择了可根据季节变换的蓝绿色光。夜幕降临,定制的LED 灯散出清幽的蓝绿色,在运河两岸蜿蜒,配合加入了蓝绿色玻璃的定制金卤灯。运河升起的自然水汽和真实的雾气将照明效果放大,被光晕印染出来的运河,朦胧中透着浪漫、神秘,营造出江南风韵的水墨丹青。对江南庞大的水系的关注,也是这次设计的亮点。特别定制的发光灯柱,在水中漫射出光晕,在黑暗的水面上创造出美丽的倒影,告诉人们运河背后每一条支流汇入的力量。当人们来到运河,观赏运河美景时,对这个人工建造体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和规模完全没有概念。设计师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发光的里程计,在运河北岸每隔1km 安装一个,显示杭州到北京的距离,利用照明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运河的历史上。

在整个运河景观带中频繁出现亭台楼阁是运河历史的重要表现,让两岸的古建筑与运河的配合相得益彰是必须达到的效果。最终设计师选择了山水味极重的暖白光,用光勾勒出建筑的古朴塔形屋顶。为了表现出这些结构的材质感,柱子和墙也被照亮,这样的设计同时也是考虑到置身其中的市民的照明需求。除了用最佳显色性和色温的重点展现运河沿岸景观中最具有特点的建筑、雕塑、小品等中国元素外,设计师还在传统建筑的檐角悬挂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的红色灯笼,创造古韵十足的视觉效果。

运河附近的现代建筑多为六面体结构,以民居为主,虽然形态单一、朴实,但却是运河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为了改变两岸现代建筑与运河景观毫无联系的现状。设计团队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一个演化的中国元素———画框。在运河沿岸的80 多幢建筑正对运河的立面上安装了蓝绿色的发光外框,使之成为运河乐章中的精彩高音符。这些方框也像一个个虚拟的画幅,创造出充满想象力、诗意的几何感景观。有了这些方框,运河景观进一步向高处和纵深延展。

令人欣慰的是,如此规模和体量的“光之乐章,水墨丹青”的意境最终几乎被完整实现。这与中泰照明和法国设计师组成的超级项目团队分不开。这个团队包括30 人的设计小组,还有一组始终研发客户的需求、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商务及市场人员,一组产品技术、工程服务的专业工程师,和一组产品搜索、物流小组。这些都是设计概念最终被实现的关键。

        水中的发光灯柱昭示着支流的汇入

        两岸的灯火交相呼应

        河岸上的点点灯光

        古桥、发光灯柱相映成趣

        对岸的古建

浅尝辄止还是新趋势
对于一个城市或一个公共空间来说,照明已不仅仅是保证安全和能见性的手段,它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或一个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不论这个城市或空间的大小,照明是表现其独特文化和历史个性与气质的重要元素。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照明以其超大的体量和细致的结构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让在中国工作的外籍设计师惊叹。“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不仅因它具有在欧洲难以想像得庞大体量,同时也因为它对细节的关注。安装在运河支流水中的光柱让我想起威尼斯,有家的感觉。”柯凯建筑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的合伙人Andrea Destefanis 如是说。在这个意大利人的眼里,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照明将是城市照明的一个有力的例子,是中国一个新的尺度,能够改变城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专注于改造项目的建筑师,他特别喜欢这个项目中古建照明和现代建筑照明的强烈对比。古建的照明有意识地突出了建筑本身的细节和材质,并在现代建筑上安装了矩形的发光框,个性的设计都源自于设计团队对整个项目准确地把握。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副总齐才更将这个项目肯定为“难能可贵的作品”。大型的灯光景观配合设计是很难得的,在水域夜景中,巧妙利用建筑、桥梁及植栽等元素,以灯效渲染夜间的美景,给游客以惊喜的视觉效果。

照明可以赋予一个空间美丽的夜色,使之与白天的形象媲美,通过改变夜间景观,居民和城市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夜间旅游被拉动,生活环境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将照明的两大作用———实用性作用和精神性作用,归结成照明的基本功能和深度拓展。在他眼里,一个设计师水平高低不是看对灯光器具功能技术多么娴熟,主要是看赋予其内在精神设计元素的多少。大运河杭州段夜景照明设计的景观环境意境,是通过调用一切手段来体现灯光的神奇,从环境各种物质元素的设计组织中,让传统文脉元素、地域特征、休闲生活文化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2007 年开始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改造项目中,照明是整个政府改造项目的最后一步。最后点睛之笔,让这个城市的历史特质和未来发展得以体现。Andrea Destefanis 将整个照明设计归结为两个方面空间视角的延伸:河上视角的延伸,让中外游客可以坐在船上饱览运河的全貌,浪漫而迷人的水墨丹青会令他们记忆深刻;岸上的视角延伸则让市民们可以在夜间于古老的小径、广场和桥上散步,甚至载歌载舞。从这层意义来说,京杭大运河照明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既拉动了夜间旅游,又凸显了一个杭州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作为历史遗迹的京杭大运河,由于景观和建筑的整理修饰,白天已成为游览的一景,值得来此一游。齐才认为,增加了夜间照明,即延伸了游客的欣赏时间,尤其是在游船上欣赏,更让游客领略到夜色中杭州的安逸之美。

这种空间、时间上的延伸让京杭大运河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诠释。

        杭州的山水味在屋檐下的暖白光里得到了新的诠释

        屋檐下灯笼的设置既美化了环境,又顾忌到了市民的照明需求

        由红灯笼装扮的古建

        沿河的古建和远处对岸的画框遥遥相对

        青灰色天空搭配映在湖面上的点点星光,凸显了江南水乡的幽静

        定制的灯笼高悬在沿湖古建的屋檐下

光影魔术师
Roger Narboni访谈录
来自Concepto 事务所的法国著名照明设计师Roger Narboni 是世界著名的夜景规划专家,曾主持过法国巴黎、图卢兹、波尔多,比利时布鲁塞尔及希腊雅典等100 多个城市的夜景规划和设计项目,同时也规划过巴黎塞纳河的夜景照明。

作为设计团队的主脑Roger Narboni 以法国人特有的敏锐触感,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对这个项目的认识。

id+c:对外籍设计师而言,能否正确理解一个陌生国家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是成就一个完美设计的关键,您最初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杭州的?在你眼里,杭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Roger Narboni:在我接受这个项目之前,我既不了解杭州也不了解中国,但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我思维开阔而且充满好奇心。因此,当我开始着手于这个项目时,我仔细地观察杭州这个城市,认真地听取中泰的同事们所说的,尽可能地学习并了解这个项目的历史和背景。
对我而言,杭州和诗、自然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相关。生活在杭州的人们对我很好奇而又非常友好。这就形成了美好的组合。

id+c:在整个项目中,除了巨大的画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灯光对每个细节的演绎。这样的设计,在渲染清幽内敛氛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运到大量的灯,这样就会增加建造的成本,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Roger Narboni:一个好的项目往往需要在成功和造价之间寻求平衡。设计一个大体量的夜景,细节是很重要的。所以所有的过程都是一个微妙的魔术,而不是一个问题。

id+c:除了工期紧张、体量大,就整个项目本身而言对设计最大的限制是什么?
Roger Narboni:那就是在如此大体量的项目中,最终结果要尽可能地保证诗意的效果,同时照明设计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以及其本身平静的夜间氛围。

id+c:整个项目最具创新意义的设计是什么?
Roger Narboni:我认为,我们对这个体量巨大意义非凡的运河景观的处理方式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同时,对LED 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很多技术上的可能。

id+c:之前您也做过许多水域照明项目,这次杭州段运河项目与之前的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Roger Narboni:首先,是体量(10 km 长);其次,是当地的文化背景。水域景观通常与地形、历史及文化密切相关,所有的这类项目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也就是做这类项目的乐趣所在。

id+c:在您做过的所有项目中,哪一个对您来说最具挑战?
Roger Narboni:希腊Rion Antirion 桥的照明项目对我们而言是最具挑战的,不仅因为它的体量(2.5 km 长,185 m高)还因为业主要求在夜间10km 外还能看见它,他们还希望当人们走在桥上的时候,它所营造的是一副美丽且平静的夜晚气氛。

与运河项目相反的是,在我们设计和研究期间,这座桥还没造好。因此,我们不得不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构想最终效果的可行性。

(本刊记者:和维)




©Powered by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官方网站